论郭沫若创作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出处
《郭沫若学刊》
2000年第2期47-52,,70,,共7页
Journal of Guo Moruo Studies
-
1张敏华.夜晚的暗示[J].散文诗,2003,0(6):10-13.
-
2宫玺.雨是旧的好(外一首)[J].上海文学,1995,0(2):60-60.
-
3黄晓玲.创造富有童趣的数学教学[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5,19(16):37-37.
-
4宝山.神来之笔颂英雄——谈郭沫若如何创作《屈原》[J].初中生(锐作文),2008(4):14-17.
-
5方李珍.当下戏曲创作中的新历史主义趋向——兼论王羚的新史剧创作[J].福建艺术,2017(1):8-11.
-
6牟国胜.郭沫若关于历史剧的理论和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4(1):82-86.
-
7张翠爱.魅力四射的唐宋词与和谐社会[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4):77-79.
-
8黄立平.润物细无声——谈作文评语中的情感渗透[J].应用写作,2003(1):46-48.
-
9张启莲.从红箫与红娘的比较看郭沫若的史剧观[J].绥化学院学报,1996,20(3):35-37.
-
10宋嘉扬.抗战时期郭沫若史剧创作情感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78-8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