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前叶新教育中国化道路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3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9-261,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4
-
1田正平,肖朗.论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阶段的成就、特点与问题[J].教育研究,1998,19(10):62-69. 被引量:8
-
2商丽浩,田正平.近代教育收费制度的历史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2):89-96. 被引量:7
-
3林良夫.民国时期教育家群体特征论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7(4):82-91. 被引量:24
-
4林良夫.个性发展与教育改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2,10(2):57-62. 被引量:9
共引文献44
-
1陈双凤.民国时期中国教育“杜威热”的原因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2):138-140.
-
2郝振君.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主要成就及经验教训[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2):68-70. 被引量:6
-
3严奇岩.民国时期的助学制度及其特点[J].教育与经济,2005,21(2):58-61. 被引量:1
-
4郝锦花.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塾师的收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8):71-75. 被引量:5
-
5李娟.中国近代乡村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J].职教论坛,2005,21(10S):59-61.
-
6胡志坚.论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的心理史学范式[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2-75. 被引量:2
-
7郝锦花,李伟中.清末民初地方社会控制中的权力较量——以对乡村教育阵地的争夺为中心的探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2):106-111. 被引量:5
-
8田庆锋.1987年以来中国农村教育史研究述评[J].广西社会科学,2007(9):188-192. 被引量:1
-
9孙孔懿.教育家整体研究的简要过程与基本结论[J].江苏教育研究,2007(9):4-8.
-
10杨卫明.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之解散考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53-15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20
-
1柳琴,左松涛.略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私塾改良[J].历史档案,2002,15(2):117-122. 被引量:6
-
2肖忠生.陈嘉庚对教育的贡献[J].教育评论,1995(4):59-60. 被引量:2
-
3马敏.近年来大陆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1996(4):132-147. 被引量:10
-
4梁吉生.张伯苓与南开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1998(5):35-39. 被引量:6
-
5莫志斌.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特点与兴盛原因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2):98-101. 被引量:3
-
6张立慧.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38-42. 被引量:12
-
7范忠信,何鹏勘校,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8[闻一多著],刘殿祥.闻一多文集[M]华夏出版社,2000.
-
9[宗白华著],林同华.宗白华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
10赵纪彬.赵纪彬文集[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
-
1刘元玉.家庭教育在提高孩子素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4):85-85.
-
2王锋泼.小学语文课新教育方法[J].东西南北(教育),2011(2):249-249.
-
3武明华.浅谈小学语文课新教育方法[J].东西南北(教育),2011(6):118-118.
-
4张梅,杨金玲,路欣.“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衔接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6):164-166.
-
5戴维.奥尔金德,刘光年.活动教室[J].全球教育展望,1985,16(5):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