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发展与交往的理性审视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 ,比较和分析了哈贝马斯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交往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论证了交往在社会发展、社会变革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交往既有着沟通主客体关系的功能 ,又有着改造、变革对象世界的价值指向 :一是用交往来说明社会发展变更的必然性 ;二是用交往来说明生产方式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更深层的原因———社会发展是人类自身交往的历史 ,社会变革正是通过人类的生产方式 ,以及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方式来实现的 ;三是论证说明了人类正是通过交往在社会变革中实现着自身种的历史进化 ;四是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成熟性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从历史维度阐述了人类社会交往起点的历史性和现实性 ,分析论证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转变 ,同样体现了交往的“工兵”作用。文章认为 ,交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变革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功能 ,指出交往的主体实践活动是一种能动的对象性认识活动。本文用世界进程的眼光 ,去反思民族实践方式的历史地位 ,追寻新的交往与发展方式。
作者 刘志生
出处 《学海》 2000年第3期49-54,共6页 Academia Bimestri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哈贝马斯 张博树译.《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出版社,1989年.第206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7页.
  • 4吕贝尔特.《工业化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13页.
  • 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696,707,700,699,689页.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 7吉尔伯特·罗兹曼 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M].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8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2l、56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