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7-71,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参考文献9
-
1宋庆龄:《谴责对德国进步人士与犹太人民的迫害》,载《为新中国奋斗》,人民出版社1952年版,第49-51页。
-
2《以色列信使报》(Israel'Messenger)1933年6月2日。
-
3《东方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开幕》,载《解放日报》,1941年11月1日,第2版.
-
4贺益文.《犹太民族问题》[J].东方杂志,12(1939):11-11.
-
5何曼礼等(ManliHoandVisasforLife):《何凤山与拯救奥地利犹太人》(FengShanHoandRescueofAustrianJews),温哥华1999版,第11页。
-
6民国档案史料,1993,:19-19.
-
7格·卡明斯基和埃·翁特里德著,包克伦译:《奥中友谊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版,第251页。
-
8贝塔(Betar)是“特鲁姆佩尔道联盟”(BeritTrumpeldor)的缩写。原是纪念早期犹太军事指挥官特鲁姆佩尔道的团体,后发展为世界各地锡安主义修正派的青年组织,致力于文体活动和军事训练。
-
9《贝塔在中国:贝塔50周年纪念文集(1923-1973)》(BetarinChina1929-1949,CommemorativeAnthologyforthe50thanniversaryofBetar1923-1973),以色列1973年版,第88页。
共引文献33
-
1黄正林.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乡村妇女[J].抗日战争研究,2004(2):75-99. 被引量:31
-
2刘建平.革命政治过程中理论的生成:以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为中心[J].学海,2005(1):29-41. 被引量:9
-
3黄正林.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变迁[J].抗日战争研究,2001(3):15-34. 被引量:29
-
4纪宗安,杨友谊.近代上海犹侨与韩侨之比较[J].东南亚研究,2005(4):55-58. 被引量:1
-
5李洁非,杨劼.直击语言——《讲话》前延安小说的语言风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51-55. 被引量:8
-
6霍有光.从交通大学西迁历程看西迁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9(1):40-43. 被引量:6
-
7姜振昌.一脉天风 百年旺泉——中国新文学中的“鲁迅风”杂文[J].文艺研究,2006(6):56-64. 被引量:2
-
8袁盛勇.论后期延安文学中的“语言”[J].学术月刊,2007,39(5):119-123. 被引量:7
-
9张春林.今天,党报还应该做群众工作吗?——川渝黔鄂沪浙苏7省市12家党报调研手记[J].新闻记者,2007(10):3-6. 被引量:5
-
10孙树青,李丽斌.论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J].学习与探索,2007(5):66-7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