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动因、功能缺陷及完善对策
被引量:2
出处
《理论月刊》
2000年第6期29-30,共2页
Theory Monthly
共引文献23
-
1涂竞,吕俊.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萎缩及原因解析[J].财经科学,2002(S1):172-174.
-
2宋光辉,李沫含.政策制定与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趋势[J].南方金融,2005(1):52-54. 被引量:2
-
3蒋大兴.国民性、资本市场与法律的深层结构--民众的“好赌性”与市场调控法则[J].北方法学,2009,3(1):5-18. 被引量:14
-
4司雨.陕西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实证分析[J].管理观察,2010(9):40-41.
-
5王春生.试论中国资本市场的效率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21(1):13-15.
-
6杨永福,洪咸友,吴来,朱桂龙.机械制造业的产业技术结构研究[J].管理世界,1999,15(3):143-149. 被引量:1
-
7文宏.证券市场的“壳”交易与经济效率[J].经济科学,1999(2):48-54. 被引量:5
-
8文宏.融资偏好与融资效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1999,21(6):38-43. 被引量:56
-
9褚晓琳.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文献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13(4):109-115.
-
10李月.论转型时期上市公司融资方式的选择[J].经济视角(下),2005,0(2):19-21.
同被引文献22
-
1罗纳德.I.麦金农,银温泉.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财政控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3(2):17-19. 被引量:3
-
2郭元晞.从资本供求关系看资本市场功能[J].经济体制改革,2004(2):36-38. 被引量:4
-
3林智乐.论中国股市制度的变迁——基于国家效用函数的动态分析[J].市场论坛,2005(5):101-103. 被引量:1
-
4孙杰,黄冠华.契约制度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J].中国金融,2006(15):55-57. 被引量:3
-
5贺学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理性思考[J].金融研究,1997(9):19-22. 被引量:8
-
6黄少安.制度变迁主体角色转换假说及其对中国制度变革的解释——兼评杨瑞龙的“中间扩散型假说”和“三阶段论”[J].经济研究,1999,34(1):66-72. 被引量:158
-
7曲连琴,徐红梅.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J].经济纵横,2000(1):31-32. 被引量:2
-
8孙健,王稳.中国资本市场:问题、成因、发展思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1):106-110. 被引量:1
-
9周业安.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J].经济研究,2000,35(5):3-11. 被引量:246
-
10黄少安.关于制度变迁的三个假说及其验证[J].中国社会科学,2000(4):37-49. 被引量:241
-
1袁卫,方润生.我国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的功能缺陷及完善途径[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2,16(2):158-161.
-
2刘涛,许晓军,谢水园.我国证券市场的功能缺陷及完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2):53-54.
-
3李一鸣,张瑞,尹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功能缺陷及完善途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3):148-150. 被引量:2
-
4加快陕西资本市场发展的措施[J].统计与社会,2001(3):22-23.
-
5郑良芳.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状况、问题及建议——兼论资本市场的适度发展问题[J].武汉金融,1998(4):16-19.
-
6孙铭,苏煜.“可转债券”成新宠[J].银行家,2002(10):104-106.
-
7项惠强.债券市场大门向民企敞开[J].浙商,2006(5):96-97.
-
8牟静.浅谈互联网金融兴起对银行业发展变革的启示[J].新经济,2014(17):39-40.
-
9许谨良.谈谈专业自保公司[J].上海金融,1990(6):34-37. 被引量:2
-
10罗世炜.浅析我国阳光私募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市场,2011(9):58-60.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