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方后现代转向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方后现代主义逐渐成为西方社会思想主题的一大潮流,其思维方式的产生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后现代转向后,人类对生命形式的安顿问题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西方后现代转向对于我们正确看到中国哲学的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就西方后现代转向和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论述。
作者
李敏
机构地区
苏州职业大学
出处
《前沿》
2012年第19期65-66,共2页
Forward Position
关键词
后现代转向
中国哲学
生命安顿
现实批判
分类号
B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李翔海.
西方后现代转向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78-85.
被引量:9
2
王鹤岩,匡瑾璘,牛翠萍.
西方哲学主题的后现代转向及其时代回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88-92.
被引量:4
3
周茂春,周北平.
后现代主义及其哲学转向思考[J]
.理论观察,2008(6):39-40.
被引量:1
4
奚晓露.
正确看待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9):237-238.
被引量:1
5
李杰.
约瑟夫·海勒对中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2012,0(8X):179-179.
被引量:1
6
张世英.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2):5-6.
被引量:3
7
卢文涛,李树德.
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的内涵[J]
.求索,2010(5):102-10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田薇.
后现代主义研究综述[J]
.教学与研究,1999(4):42-45.
被引量:13
2
赵敦华,江立成.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终结[J]
.哲学研究,1994(1):64-72.
被引量:24
3
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马克思恩格斯拿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
[法]弗朗索瓦·多斯.《从结构到解构》(下卷),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7
[美]费耶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年版.
8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
陈亚军.哲学的改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2,151,155.
10
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3.
共引文献
22
1
王志敏.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流源与特征[J]
.长城,2012(2):119-120.
被引量:1
2
李翔海.
从后现代视野看新儒家对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J]
.文史哲,2006(2):67-74.
被引量:3
3
李翔海.
从后现代视野看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质[J]
.中国文化研究,2006(4):11-21.
4
李翔海.
从后现代视野看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质[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7(1):1-8.
被引量:1
5
杨晓英,徐红.
我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之原因[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82-85.
被引量:1
6
曹琦佳.
后现代主义哲学产生的原因及其精神实质[J]
.沧桑,2010(6):159-160.
被引量:1
7
魏来.
论现代性的印象主义品格[J]
.求索,2012(3):187-189.
8
罗飞宁.
欧美文学中的后现代意识[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0):39-40.
被引量:2
9
周煜皓.
科学哲学论域下实证理论的学术论争与展望[J]
.求索,2012(9):133-135.
10
邓艳红,平韶霞.
如何理解质的研究的推广度[J]
.教育科学论坛,2013(4):32-32.
1
聂振斌.
什么是审美文化?[J]
.北京社会科学,1997(2):13-16.
被引量:25
2
李占科.
“即道德即宗教”——唐君毅论儒学的宗教性[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7-9.
3
刘书田.
浅析庄子的存身之道[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8):135-136.
4
张杰.
论西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影响[J]
.神州,2013(23):170-171.
5
张文霞.
安顿与超越:道家生命价值的探索[J]
.理论月刊,2014(4):51-54.
6
周重林.
庄子,用刀的第一高手[J]
.中国西部,2009(1):131-131.
7
丁玲.
追寻人生价值和生命安顿——生死、生活、人生与生命的哲学反思[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09(5):46-47.
8
牛军.
美:来自天人之际的消息——中国审美形态刍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6):69-75.
9
郑晓江.
以文化传统为内核开展生命教育[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0(2):26-29.
被引量:10
10
徐建勇.
传统的承续与现代性的培育——冯友兰建构“新理学”的基本思路[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4):115-119.
前沿
2012年 第1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