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古代文献有关消渴病理论探讨 被引量:1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消渴病理法方药运用是从《内经》中提出消渴开始的,但《内经》多理论而少方药。此后,历代医家随着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认识的逐渐深入,理法方药运用也逐步充实起来。《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消渴之名,认为其病位多在上、中二焦,始于胃而极于肺。并根据病人的体质等分为肺消、膈消、消中等。关于病因及治法也有了初步而较简单的认识,除论及火热及禀赋不足外,也暗示了湿郁在消渴病中的重要性,清代更提出病位在肝的理论,发挥《内经》而立化痰利湿治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出来,基本形成了辨证论治消渴病的模式。
作者 张芳 闫镛
机构地区 开封市中医院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1124-1126,共3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7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118

引证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7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