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荀子性朴论的思想体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荀子持"性朴"论而非持"性恶"论,"性朴"、"性恶"两命题完全不相兼容;荀子《性恶》篇之"性恶"系"性不善"之讹,约讹于西汉刘向时代。荀子驳孟子"性善"说并建构起"材—性—伪—积"的性朴说,其理论结构是:材是性的基础,性是材的机能,性即材的性能,材朴则性朴,人为则习积,"材—性"关系若"结构—功能"关系。原始材性若天赋,后天之"伪"(人为)基于原始材性且后天成善、恶之习性或德性皆是可能。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形神并生的"血气心知","血气心知"下生命皆趋利,朴性乃可化,故治世须教化与管治并行。性朴说是荀子学说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对思孟派人性论的拨正与对孔子"性近习远"人性论的正确绍继与发展,为迄今为止中国思想史上人性说的最高成就。
作者 林桂榛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6-111,共11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乾嘉汉学的解释学模式研究"(11CZX0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亲亲相隐’问题的思想史 制度史综考"(10YJCZH08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8

  • 1廖名春.楚简《仲弓》与《论语·子路》仲弓章读记[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4. 被引量:12
  • 2刘向《别录》.
  • 3王利器.《新语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45页.
  • 4冯有兰.《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45页.
  • 5梁启超.《荀卿及(荀子)》.罗根泽编著.《古史辨》(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10页.
  • 6罗根泽编著.《古史辩》第六册.上海:开明书店,1938年,第131-137页.
  • 7肖萐父,李锦全主编.《中国学哲学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26-227页.
  • 8梁启超.《要籍题解及其读法》.陈引池编校.《梁启超国学讲录二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45页.
  • 9《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
  • 10刘向.《新语·道基》.

共引文献97

同被引文献216

二级引证文献6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