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性的实践理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自笛卡尔以来,哲学上出现了主体性的觉醒,即认识论的转向。单纯局限于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性成了自我封闭的主体性,主客二元的悖论最后不得不以客体消融于主体的方式结束。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主体性是以人的实践性为基本内容的。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也是基于人的实践的主体性之上的。这样一种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现实的主体,而不是理论的设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主体性的实践理解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
纪萍萍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年第9期91-93,共3页
THE WORLD & CHONG QING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的主体性
实践
现实意义
分类号
B0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白芳.
重新诠释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思想[J]
.枣庄学院学报,2011,28(3):35-37.
被引量:1
2
王良铭.
马克思对近代西方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扬弃[J]
.江苏社会科学,2008(6):54-59.
被引量:4
3
高鸿.
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困境[J]
.理论导刊,2007(3):42-45.
被引量:13
4
赵海英.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主体性理论的变革[J]
.长白学刊,2005(1):51-5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页,368-369页.
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4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5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页,第45页,第79页.
4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A118,A589,B626,A15,B30,A118.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287;272;273;274-275;2;2;294;119;291.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第56页,第57页.
7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商务印书馆,1981.
8
北京大学哲学系.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82.
9
笛卡儿.方法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
倪梁康.胡塞尔选集(下卷)[M].上海三联书店,1997.
共引文献
15
1
王茂泽.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解析[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28-129.
被引量:2
2
安世遨.
主体性教育管理的困境与超越[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8):17-20.
被引量:4
3
安世遨.
对话:群众路线的实现路径[J]
.理论月刊,2015(7):22-25.
4
颜芳.
主体间性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师生关系的构建[J]
.文教资料,2015(18):97-99.
5
李晗佶,闫怡恂.
哲学视阈下翻译研究译者主体性转向阐释[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5):624-628.
被引量:3
6
李发祥.
从“独白”到“对话”:班级管理的转型[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0):33-36.
被引量:7
7
钱要武.
度己·补疑·智慧——“学科素养与历史教师专业发展”侧谈[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0):55-58.
8
吴延溢,王健.
技术时代人的主体性迷失与出路——评京特·安德斯技术批判理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6):30-37.
被引量:2
9
葛续华.
西方现代主体间性哲学观点批判[J]
.甘肃理论学刊,2019,0(5):93-100.
被引量:3
10
杨尊源.
社交电商行为生成机理、模式构造与风险解析——基于主体间性理论的思考[J]
.改革与战略,2020,36(9):47-56.
被引量:1
1
陈章龙.
论实践的主体性[J]
.天府新论,1989(6):40-44.
2
刘海龙.
主客消融混而为一的禅宗[J]
.大观周刊,2012(31):21-21.
3
高岸起.
实践的主体性与人生[J]
.学术探索,2013(11):5-8.
4
何凯,何凯莉.
论阿奎那之“目的”[J]
.学理论,2013(21):55-56.
5
陈奇.
王守仁的“心即理”及其认识论意义[J]
.贵州文史丛刊,1996(5):10-14.
6
高岸起.
论认识的主体性具有社会性[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2):1-5.
7
高岸起.
论自由与认识的主体性[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4-8.
被引量:1
8
倪志安.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J]
.探索,2012(1):186-190.
被引量:2
9
王经久,杨松.
认识的主体性和超前性[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3):148-149.
10
王建武.
论实践的主体性[J]
.晋阳学刊,1990(2):9-15.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2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