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跨世纪中美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美国谋求独霸全球地位的世纪之交, 我们要认清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科学全面地理解美国对华的 “接触” 政策, 确立正确的对美关系方针策略,使我在对美关系中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
作者
庞永三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
出处
《国际观察》
2000年第2期8-10,共3页
International Review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
定位
接触政策
斗争策略
分类号
D822.3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D871.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吕有志.
重新审视中国的安全环境[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56-61.
被引量:4
2
李滨.
“冷战后”世界秩序与新世纪中国外交——与庞中英商榷[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76-7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楚树龙,彭春艳.
冷战后国际安全理论的发展[J]
.现代国际关系,1999(4):29-34.
被引量:8
2
时殷弘.
论世界政治中的正义问题[J]
.欧洲研究,1996,17(1):4-17.
被引量:26
3
庞中英.“冷战后”的终结与中国的回应[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09).
4
张昌泰.
当今世界军事形势的特点[J]
.瞭望,1999(10):30-32.
被引量:2
5
时殷弘.
国际政治的世纪性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战略与管理,1995(5):1-3.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
9
1
1999年国际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上)[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8):57-65.
被引量:1
2
但兴悟.
中西政治文化与话语体系中的霸权——中西霸权观比较[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9):14-19.
被引量:13
3
申其辉,卢凌燕.
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专利遏制战略的渊源和特征——基于我国电子百强专利态势的分析[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17-21.
被引量:1
4
焦世新,周建明.
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12):40-46.
被引量:2
5
1999年国际政治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下)[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9):72-78.
被引量:1
6
马云彤.
新世纪初中国周边关系审视[J]
.唐都学刊,2002,18(3):26-28.
7
周方银.
中国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及争鸣[J]
.国际政治科学,2017,2(2):1-32.
被引量:7
8
周方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对国际格局的认识与争鸣[J]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2018,0(1):75-104.
9
阮建平.
话语权与国际秩序的建构[J]
.现代国际关系,2003(5):31-37.
被引量:74
同被引文献
8
1
王海涵.
对当前中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的几点看法[J]
.国际问题研究,1998(4):8-12.
被引量:3
2
楚树龙.
面向新世纪的中美关系战略框架[J]
.现代国际关系,1997(10):2-8.
被引量:1
3
资中筠.
利益的汇合:国家关系的基础——写在中美建交十周年之际[J]
.美国研究,1989,3(2):18-38.
被引量:6
4
袁明,范士明.
“冷战”后美国对中国(安全)形象的认识[J]
.美国研究,1995,9(4):7-12.
被引量:10
5
周琪.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现状──共同利益与争执[J]
.美国研究,1995,9(4):30-50.
被引量:4
6
苏浩.
军控问题与中美关系[J]
.和平与发展,2000(3):42-47.
被引量:1
7
谢青.
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理念[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4):42-45.
被引量:1
8
薄燕.
中美关系的战略基础之演变[J]
.国际观察,2000(3):10-14.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叶三梅.
中美关系中的“镜象”现象[J]
.池州师专学报,2005,19(6):71-75.
2
叶三梅.
积极推动中美关系良性互动[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3):37-40.
1
李志东.
解读“接触”政策[J]
.国际论坛,1999,1(5):17-22.
2
杨洋,杨军臣.
接触与遏制: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的两难选择[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2):45-47.
3
朝鲜核试验拷问奥巴马的“接触政策”[J]
.军事世界画刊,2009(7):65-65.
4
李文浩.
中美首脑会晤将对世界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国际舆论评述江泽民访问美国[J]
.瞭望,1997(43):43-43.
5
陶季邑.
美国正直学者对"中国威胁论"的批驳探析[J]
.国际问题研究,2005(3):20-24.
被引量:1
6
刘婉媛.
接触政策不会改变——专访韩国统一部前长官、“阳光政策”奠基人李钟奭[J]
.中国新闻周刊,2007(36):60-61.
7
李楠.
国际贸易惯例及其运用和作用[J]
.理论学刊,2006(7):74-76.
被引量:3
8
吴心伯.
论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8(4):62-68.
9
王海建.
接触政策的失效——试分析近年来中日关系的困境[J]
.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07,4(S1):68-70.
10
王海涵.
论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前景[J]
.国际问题研究,1997(1):3-9.
被引量:1
国际观察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