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美建交与全党工作着重点的战略转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1978年底,中美两国终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中国国内正在酝酿的将全党工作着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转变说来,中美关系这个有可能影响我国对外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在关键时刻得以确定,不仅有利于我国对外战略全局的需要,而且对经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
李向前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4-51,共8页
CPC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中美建交
工作重点
战略转移
经济建设
中共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95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6
1
.《邓小平思想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316、40、370、416、43、44、66、70、357、301、346、324、326、384、134页.
2
宦乡.《关于当前世界形势的几个问题—1978年9月13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的报告》[J].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79,(3).
3
邓力群.《讲讲我的学习体会》1978年10月2日[J].经济研究参考资料,1979,(1).
4
李先念.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1978年9月9日.
5
华国锋.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11月10日.
6
中国代表团团长黄华.1978年5月29日在联大会议上的发言.
7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77年12月.
8
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黑格时的谈话,1981年6月16日.
9
《邓小平与十一届三中全会》.载《改变中国命运的41天》.海天出版社,1998年版,第10~11页.
10
布热津斯基.《实力与原则》,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中文版,第231~232页,第184页.
共引文献
95
1
刘永彪.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国家体制建设的四大贡献[J]
.理论前沿,2004(15):28-30.
2
程中原.
邓小平与1975年整顿论略[J]
.党的文献,2004(4):23-30.
3
宋月红,丹增伦珠.
邓小平的西藏发展观[J]
.中国藏学,2004(3):3-12.
被引量:2
4
鲁振祥.
略谈“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论断的提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长期性观点的最终确立[J]
.中共党史研究,2002(3):29-34.
5
文斯奇.
论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J]
.现代哲学,2000(3):1-5.
6
徐崇温.
邓小平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的理论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6):21-25.
被引量:3
7
李捷.
台湾因素与1989—1993年的中美关系[J]
.党的文献,2001(3):75-83.
8
胡光.
试论邓小平新时期军事人才思想[J]
.军事历史研究,2004,18(3):7-12.
9
康超光,梁志明,李超.
论邓小平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政治智慧[J]
.理论与改革,2004(5):11-14.
10
安群.
略论党的执政方式的法治化[J]
.法学评论,2004,22(6):10-15.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25
1
牛军.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J]
.历史研究,1999(5):23-42.
被引量:42
2
张小明.
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J]
.历史研究,1999(5):43-56.
被引量:13
3
杨奎松.
华德事件与新中国对美政策的确定[J]
.历史研究,1994(5):104-118.
被引量:23
4
金光耀.
1949—1950年英国对新中国的承认[J]
.历史研究,1994(5):119-131.
被引量:11
5
章百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J]
.历史研究,1987(3):3-14.
被引量:12
6
章百家.
1945-1955年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述评[J]
.历史研究,1987(3):34-53.
被引量:3
7
王斯德,李巨廉.
论太平洋战前美国远东战略及其演变[J]
.历史研究,1982(6):161-174.
被引量:7
8
李捷.
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J]
.党的文献,1998(2):81-90.
被引量:17
9
刘建平.
“中间地带”理论与战后中日关系(上)[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5):78-86.
被引量:8
10
丁明.
回顾和思考——与中苏关系亲历者的对话[J]
.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2):23-39.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1
1
章百家.
中共对外政策和新中国外交史研究的起步与发展[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5):88-100.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胡礼忠.
中国学术界关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研究述评[J]
.历史教学问题,2005(6):77-85.
被引量:5
2
沈志华.
求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1-13.
被引量:11
3
白云真.
体系·国家·社会·个体--中国外交的分析层次[J]
.当代亚太,2010(4):88-111.
被引量:2
4
王栋,贾子方.
论中国外交研究的三大传统[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27(4):32-53.
被引量:7
5
吴志成,王天韵.
中国共产党对欧交往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23-32.
被引量:2
6
梁志.
新世纪以来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22(6):125-143.
7
张历历.
新中国外交学学科建设与研究[J]
.外交学院学报,2003(3):36-43.
被引量:4
1
郑茂良.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转折[J]
.理论学刊,2001(5):31-32.
2
李忠信.
总结经验 迎接新的挑战[J]
.公安研究,2001(9):5-7.
3
孙显元.
“三项指示为纲”的历史意义[J]
.党史纵览,1994,0(3):12-14.
4
李仁和.
山西省机关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新进展新启示[J]
.前进,2011(9):23-26.
5
胡新民.
邓小平与四项基本原则[J]
.党史文苑,2015(4):10-13.
被引量:1
6
孙国华.
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J]
.法学研究,1980,2(1):33-34.
被引量:1
7
朱光华.
现代化建设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阶级斗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10-11.
8
唐志龙.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解放思想[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3):12-17.
被引量:1
9
尹文.
强化监督 促进社会和谐[J]
.辽宁人大,2007(2):12-12.
10
李战生.
从中美建交看邓小平的外交思想[J]
.上海党史与党建,1997(5):13-15.
中共党史研究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