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多种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的适制性初探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详细叙述了新工艺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流程,重点分析鲜叶萎凋、发酵过程中摇青工序的技术条件及鲜叶成分变化,采用金观音、金牡丹、菜茶和福云六号四个茶树品种分别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通过感官审评比对,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优缺点,为新工艺坦洋工夫的选种加工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
宋丹丹
陈林海
机构地区
福安市茶叶质量检测中心
出处
《福建茶叶》
2012年第5期17-19,共3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新工艺
品种
加工技术
审评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97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0
参考文献
7
1
Owuor.P.O.The impact of withering temperature on the black tea Qualitu [J].J.SCI.Food Agri.,1996,(70):288-292.
2
孙威江,林馥茗,陈志丹,陈应华.
八仙红茶加工新工艺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2011(3):5-9.
被引量:17
3
余成法.
坦洋工夫初制加工技术规程[J]
.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09(5):63-65.
被引量:8
4
王贵芳,陈荣冰.
加工工艺对红茶主要生化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8,31(1):6-8.
被引量:29
5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01(2):21-23.
被引量:33
6
黄先洲,潘玉华,田研基,周寒松.
坦洋工夫红茶主要生化成分与品质相关性探讨[J]
.福建茶叶,2010,33(11):21-25.
被引量:18
7
潘玉华,黄震标.
高香型坦洋工夫红茶初制工艺[J]
.福建茶叶,2012,34(2):15-1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2
陈以义,方晨.
红茶变温发酵试验[J]
.中国茶叶,1993,15(4):6-7.
被引量:17
3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5(1):20-22.
被引量:19
4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2005,27(2):18-19.
被引量:41
5
崔文锐,杨绪旺.
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05,28(2):9-10.
被引量:33
6
毛清黎,朱旗,刘仲华,施兆鹏.
红茶发酵中pH调控对多酚氧化酶活性及茶黄素形成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5):524-526.
被引量:25
7
夏涛,童启庆,董尚胜,骆耀平.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1):63-66.
被引量:70
8
郭雯飞,吕毅,江元勋.
正山小种和烟正山小种红茶的香气组成[J]
.中国茶叶加工,2005(4):18-22.
被引量:24
9
赵和涛.
红茶发酵与香型变化[J]
.热带作物科技,1996(6):38-40.
被引量:9
10
程启坤.红茶制造化学研究进展[J].国外农学一茶叶,1994,(2):1-10.
共引文献
97
1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2
杨清,徐立,王俊,庞晓莉,孙国霞,王蒙,张金亮,吴滔,梁垚,吴福安.
桑红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动力学研究[J]
.蚕业科学,2010,36(2):221-228.
被引量:24
3
吴国宏,陈盛相,齐桂年.
高香红茶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0,33(6):10-16.
被引量:8
4
王力,林智,吕海鹏,谭俊峰,郭丽.
茶叶香气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0,31(15):293-298.
被引量:70
5
刘玉芳.
工夫红茶发酵适度检测方法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345-349.
被引量:27
6
秦春玲,刘玉芳,甘春萍.
仪器检测法在广西野生茶制红茶发酵控制中应用研究[J]
.广西农学报,2011,26(1):17-20.
被引量:4
7
赵文霞,黄亚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1,33(3):8-11.
被引量:16
8
池玉洲,黄林敏.
萎凋、发酵等关键工序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的生产实践与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1,33(3):11-14.
被引量:23
9
刘玉芳,韦玲勇,杨春,刘晓东,郭春雨.
仪器检测工夫红茶发酵适度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7):21-23.
被引量:3
10
郑火娇.
刍议红茶品质的影响因子及品质提升措施[J]
.福建茶叶,2011,33(4):29-32.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4
1
吕海鹏,林智,钟秋生,王力.
普洱茶E8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6):423-428.
被引量:9
2
竹尾忠一,游小清,王华夫,衣笠仁,李名君,程启坤,王海思.
中国茶树的起源与分布——根据茶叶香气组分中萜烯指数化学分类所作的推论(英文)[J]
.茶叶科学,1992,12(2):81-86.
被引量:21
3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4
赵和涛.
红茶加工中有机酸代谢及对茶叶香气形成的影响[J]
.茶叶通讯,1993(1):25-27.
被引量:14
5
王柏龄,李烈国,吴东生,徐玲玲.
茶树鲜叶摇青光发酵生产兰花香型茶的探讨[J]
.蚕桑茶叶通讯,2005(1):21-22.
被引量:4
6
游小清,王华夫,杨亚军.
茶叶中芳樟醇香叶醇及其配糖体的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1994,16(6):5-5.
被引量:19
7
蔡建明.
安溪铁观音品质形成的生化原理初探[J]
.福建茶叶,1994,17(1):8-12.
被引量:13
8
唐颢,唐劲驰,李家贤.
乌龙茶品质成因的生理生化因子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5,28(3):14-16.
被引量:15
9
汪春园,荣光明.
茶叶品质与海拔高度及其生态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96,15(1):57-60.
被引量:49
10
夏涛,童启庆,董尚胜,骆耀平.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1):63-66.
被引量:70
引证文献
10
1
潘一斌,孙云.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14(1):1-6.
被引量:14
2
黄怀生,银霞,赵熙,钟兴刚,刘淑娟,郑红发,粟本文.
花香型工夫红茶加工研究[J]
.茶叶通讯,2015,42(3):21-24.
被引量:15
3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春闺品种花香红茶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学报,2016,27(2):85-91.
被引量:5
4
陈泉宾,张应根,邬龄盛,王秀萍,王振康.
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学报,2016,27(2):92-96.
被引量:3
5
韦锦坚,覃潇敏,韦持章,李金婷,陈远权,农玉琴,陈杏,骆妍妃.
茶树良种金牡丹引进及加工新工艺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2017(1):46-49.
被引量:7
6
李晓静,游芳宁,李磊磊,徐邢燕,刘彬彬,林宏政,孙云.
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比较[J]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9):27-33.
被引量:18
7
陈辉煌.
紫玫瑰夏茶加工花果香型红茶试验初报[J]
.广东茶业,2021(4):21-24.
被引量:1
8
陈辉煌.
紫玫瑰夏茶加工花果香型红茶试验初报[J]
.福建茶叶,2021,43(8):13-15.
被引量:1
9
陈林海.
基于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不同品种原料坦洋工夫红茶的香气组分[J]
.茶叶学报,2023,64(6):51-63.
10
刘娴,汤丽芳,刘冠辰,王兴华,陈亮.
“百香魁”优异品质的成因探析[J]
.福建茶叶,2024,46(7):29-31.
二级引证文献
60
1
李赛君,段继华,雷雨,黄怀生,董丽娟.
铁观音等三个乌龙茶品种绿茶适制性研究[J]
.茶叶通讯,2014,41(4):31-33.
被引量:12
2
朱晨,赵姗姗,王仲,常笑君,郭玉琼.
红茶发酵工艺研究现状与展望[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8):383-384.
被引量:5
3
常笑君,周子维,朱晨,王仲,赵姗姗,郭玉琼.
工夫红茶加工新工艺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66-68.
被引量:6
4
罗莲凤,梁光志,莫小燕,冯红钰,刘汉焱,李子平,陈爱月.
做青工艺对花香型工夫红茶黄观音感官品质的影响[J]
.中国热带农业,2016(6):77-78.
被引量:9
5
罗莲凤,梁光志,莫小燕,冯红钰,刘汉焱,李子平,陈爱月.
花香型工夫红茶黄观音加工技术初步研究[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219-220.
被引量:5
6
韦锦坚,覃潇敏,韦持章,李金婷,陈远权,农玉琴,陈杏,骆妍妃.
茶树良种金牡丹引进及加工新工艺研究[J]
.中国热带农业,2017(1):46-49.
被引量:7
7
李晓静,游芳宁,李磊磊,徐邢燕,刘彬彬,林宏政,孙云.
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比较[J]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9):27-33.
被引量:18
8
石渝凤,邸太妹,杨绍兰,吴连英,陈永强,夏涛,张新富.
花香型红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分析[J]
.食品科学,2018,39(8):167-175.
被引量:43
9
曹冰冰,杨亚,周小露,傅冬和.
用铁香茶树鲜叶加工高茶黄素花香红茶的工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4(2):162-166.
被引量:8
10
刘初生,梁月超,刘秋凤.
桂香18号茶树品种加工花香红茶关键工艺试验研究[J]
.乡村科技,2018,9(18):78-81.
被引量:1
1
魔芋加工新工艺问世[J]
.农村百事通,2000(18).
2
“富民草”——苎麻[J]
.中小企业科技,2005(1):43-43.
3
孙福.
4款马铃薯食品加工新工艺[J]
.农村新技术(加工版),2009(1):48-49.
4
王登良,曹潘荣,李泽楼,黄林光.
福云六号“三高”茶园综合技术初探[J]
.中国茶叶,1998,20(1):14-15.
被引量:2
5
沈丰年,吴兰珍.
神云六号引种研究报告[J]
.福建茶叶,1990(3):25-30.
6
陈荣华.
福安市“坦洋工夫”红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
.福建农业科技,2012,43(6):86-88.
被引量:4
7
常笑君,周子维,朱晨,王仲,赵姗姗,郭玉琼.
工夫红茶加工新工艺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66-68.
被引量:6
8
李建梅,潘玉华.
几个不同茶树品种与坦洋工夫红茶品质[J]
.蚕桑茶叶通讯,2014(5):22-25.
被引量:3
9
包伟华,张萍,张启利,杨朝军.
九华佛茶加工新工艺[J]
.茶业通报,2015,37(3):129-130.
10
黄先洲,潘玉华,田研基,周寒松.
坦洋工夫红茶主要生化成分与品质相关性探讨[J]
.福建茶叶,2010,33(11):21-25.
被引量:18
福建茶叶
201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