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二十世纪前期新史学的发展与新史料的发现之间的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前期,大量新史料被发现。与此同时,中国史学正经历着从旧史学到新史学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新史料为新史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是新史学能够取得巨大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新史学又因为其先进的治史思想和观念,成为新史料得以发现并且扩充的重要前提。
作者
李铭宇
机构地区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安社会科学》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20世纪前期
新史料
新史学
关系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J].学衡.1925(45):4.
2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93-94.
3
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
余英时.史学与传统[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6.
5
王况森.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6
徐炳昶.清贤碑传集叙.转引自陈峰.趋新反人旧:傅斯年、史语所与西方史学潮流[J].文史哲,2008,3.
7
徐炳昶.清贤碑传集叙.文史哲,2008,3:.
共引文献
47
1
邓小林.
略论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8-15.
被引量:2
2
王川.
陈寅恪与伯希和的学术交往述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80-84.
被引量:4
3
邓小林.
民初至抗战前夕国立大学教师的聘任问题[J]
.史学月刊,2004(10):47-54.
被引量:6
4
田正平,吴民祥.
近代中国大学教师的资格检定与聘任[J]
.教育研究,2004,25(10):81-89.
被引量:15
5
武黎嵩.
陈寅恪真的有诗无词吗?——记三首署名陈寅恪的词作[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48-50.
被引量:2
6
赵明正.
20世纪汉乐府研究述论(下)[J]
.甘肃社会科学,2005(3):135-138.
7
蒋海升.
从主流到边缘: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史料考订派[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76-82.
被引量:4
8
张越.
试析20世纪4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史料和历史考证方法的重视[J]
.史学集刊,2006(2):73-77.
被引量:10
9
李春雷.
留美生与民国时期的历史教学——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例[J]
.历史教学,2006(11):39-43.
10
张涛,史海威.
从《贺新郎·读史》看毛泽东的史学思想[J]
.理论学刊,2006(11):101-103.
1
李铭宇.
试论20世纪前期新史学的发展与新史料的发现之间的关系[J]
.大观周刊,2011(45):5-6.
2
李聚池.
续志不可忽略对问题的记述[J]
.黑龙江史志,2000(3):30-31.
3
徐林平,郭秀.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滇东汉村保甲制探析[J]
.黑龙江史志,2015(13):361-361.
4
郭秀,徐林平.
论二十世纪前期滇东汉村最后的绅士阶层[J]
.黑龙江史志,2015(13):356-356.
5
张妍妍.
二十世纪初东北下层社会的开启民智活动[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52-54.
被引量:2
6
张广智.
二十世纪前期西方史学输入中国的行程[J]
.史学理论研究,1996(1):92-105.
被引量:13
7
徐维俭.
高君宇与党领导下的早期工人运动简述[J]
.党史文汇,1995(9):36-36.
被引量:2
8
李绍连.
河南新石器时代考古概述[J]
.中原文物,1989(3):15-20.
9
白兴发.
论二十世纪前期人类学家对西南少数民族的体质调查及研究[J]
.学术探索,2009(6):78-82.
被引量:3
10
孙卫国.
郑天挺的明史卡片[J]
.读书,2015(5):109-113.
被引量:1
西安社会科学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