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医药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所引起的骨折等并发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受到世界各国老年病研究者的关注。骨质疏松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大多数学者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将其归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素问·宣明五气篇》明确指出:“肾主骨”,《素问·痿论篇》中论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瘘”,“肾者水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对于骨痿、肾虚腰痛的治疗历代医家的论述亦多从肾论治。金元李东垣《东垣试效方·腰痛门·腰痛论》云:“经言: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败矣。宜肾气丸、鹿茸茴香丸类,以补阳之不足也。”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观察到,大多患者伴有腰膝酸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等肾阳虚症状,临床上笔者亦有许多采用温肾之法治疗此症,现将其综述如下。
出处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2年第4期42-43,共2页 Journal of Hebe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
基金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No 201012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二级参考文献96

共引文献336

同被引文献164

引证文献17

二级引证文献1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