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刑事被害人权利救助的多维视角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事被害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应将其作为独立的主体予以全面保护和救助。我国目前还没有从多维视角全面考察和规划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助问题,为全面有效地保护刑事被害人,就很有必要立足于程序、实体、制度和管理等多维视角,建立体系性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坚持诉讼外救助与诉讼内救助相衔接,社会救助与国家救助相协调,精神救助与物质救助相统一,事前预防与事后救助相融合,实现对刑事被害人的立体式保护。
作者 田鹏辉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216,共5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1YJA820069)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新华社.《哈医大一院医生遇害案昨开庭》,《华商晨报》2012年7月6日.
  • 2新华社.《以怨报德报复社会,害命11条》,《华商晨报》2012年7月29日.
  • 3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7、318、318、310、312页.
  • 4田鹏辉.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制度之思考[J].法商研究,2008,25(3):146-152. 被引量:7
  • 5张文志.再论“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J].北方论丛,2010(6):140-143. 被引量:3
  • 6李勇.《论台湾地区被害人保护法对大陆立法的借鉴意义》,《黑龙江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 7汉斯·约阿希姆·施耐德.《国际被害人学现状》,许章润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 8弗雷德·阿德勒等.《遏制犯罪》,李海译,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年,第30页.

二级参考文献14

  • 1胡铭.刑事被害人人权保障之再思考[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20(4):86-90. 被引量:4
  • 2张文志.“刑附民”精神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06,27(4):107-109. 被引量:11
  • 3孙谦.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思考[J].法学研究,2007,29(2):53-62. 被引量:70
  •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2).
  • 5王立,等.北京市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实证研究.检察改革的新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 6[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 7[美]约翰·罗尔斯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页.
  • 8[美]弗里德曼 周叶谦译.《法律制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 9[德]汉斯·约阿希姆·施奈德.《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0页.
  • 10黄瑞栋.《“砖窑案”开庭为何不通知被害人》.《检察日报》,2007年7月11日.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21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