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哲学视野中的“主体性” 被引量:1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后现代哲学通过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对立关系的反思和批判 ,颠覆了现代主体性 ,并对现代主体性的相关因素 ,即主客二元对立、理性中心主义、线性进步观在哲学层面上进行了彻底解构。建设性后现代哲学在现代性的“废墟”上确立了自己的主体性理念 ,认为后现代主体应体现构成性、有机性。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85-89,共5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美〕弗·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 2〔美〕大卫.格里芬.《导言:后现代精神和社会》载《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5、22、5、23、21-22、22、24-25、25页.
  • 3〔美〕大卫·格里芬.《后现代科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 4〔美〕乔·霍里德.《后现代精神和社会观》载《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78、84页.
  • 5〔美〕约翰·墨菲.《后现代主义对社会科学的意义》,载《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8页.
  • 6〔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19、35页.
  • 7费耶阿本德:《自由社会中的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3.
  • 8〔美〕R.艾斯勒.《圣怀与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共引文献4

同被引文献123

引证文献14

二级引证文献7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