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犯罪恶性探析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把犯罪行为视为恶行 ,是犯罪学历来的基本倾向。先贤们对犯罪作道德评判的依据是他们对法所作的道德评价 ,犯罪的“恶性”源于法的“善性”。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犯罪的“恶性”和法的“善性”都只是相对的。如何使犯罪真正地完全地具有恶性 ,即如何既使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都真正具有恶性 ,又使所有按道德标准应被评判为恶的行为都被刑法规定为犯罪 ,这在社会现实中难以真正做好。其中应把握的关键是道德标准的社会普适性。面对充斥暴力、阴谋和苦难 ,缺乏和平、正义和幸福的人类世界 ,犯罪学研究者们有责任依据最根本的“人道”去剖析人类社会的种种个人的、群体的或组织的行为是否具有恶性 。
作者 卜安淳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2000年第1期175-180,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王充.《论衡·非韩》.
  • 2柏拉图.《理想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4章、第9章,第75页.
  •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9页.
  • 4(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 5(意)贝卡利亚 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 6(德)施奈德,吴鑫涛,马君玉译.《犯罪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世界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74-75页、第75页.
  • 7周良沱.张力场—罪因论新说[J].青少年犯罪研究,1989,(10).
  • 8黄样青.《论主观恶性及其刑法意义》,见鲍遂献主编,《刑法学研究新视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3页.
  •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10(美)里查德·昆尼,约翰·威尔德曼.《新犯罪学》,陈兴良等译,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年版,第5-6页.

共引文献146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