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与生产力理论的逻辑联系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7-61,共5页
Study & Exploration
参考文献5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8页,北京,人民出皈社,1972.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73页.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6页,30页,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4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页.
共引文献118
-
1隽鸿飞.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双重内涵及其文化学意义[J].史学理论研究,2004(3):20-28. 被引量:5
-
2纪玉祥.党的十六大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政治学研究,2002(4):1-7. 被引量:1
-
3杨耕.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J].学术月刊,2001,33(10):16-23. 被引量:10
-
4郑传坤.中西古代政治学特点的比较及其借鉴价值[J].政治学研究,2001(4):20-25. 被引量:1
-
5王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比较研究[J].政治学研究,2001(4):32-45. 被引量:9
-
6金太军.政治文明:历史发展与中国特色[J].政治学研究,2002(3):33-39. 被引量:46
-
7张忠华.提升德育实效的对策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6):46-50. 被引量:7
-
8李闽榕.公平与效率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对一个西方经济学界人为制造的伪命题的剖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7):63-69. 被引量:13
-
9余源培.掌握客观规律 提高驾驭能力——学习《论持久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6):20-25. 被引量:4
-
10陈学明.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8):5-1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