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后现代主义:西方之根与中国之无根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是对 90年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回顾。文章首先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在西方的由来 ,认为它在西方是有根的 ,即西方社会发展已越过现代化的极限 ,产生了哲学意义上的虚无感 ,终而走向解构 ;而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只是在现象上相似于西方 ,实质上却是无根的 ,这是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建构中心所决定的。因此 ,所谓“后现代主义”话题终于在 90年代中后期演变为“人文精神”
作者 黄力之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8-104,共7页 Study &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文论报》,1994—04—05.
  • 2《后现代“笔谈”》[J].钟山,1993,(1).
  • 3王宁.接受与变形: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中的后现代性[J].中国社会科学,1992(1):137-149. 被引量:16
  • 4约翰·罗素.《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见《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333页,3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 5罗德·霍顿,赫·爱德华兹.《美国文学的思想背景》,64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 6佛克马 伯斯顿.《走向后现代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 7伊格尔顿.《资本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J].上海文论,1987,(4).
  • 8杰姆逊 张旭东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1997年.第11页.
  • 9伊格尔顿 刘峰译.《文学原理引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 10《有限公司》,转引自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81页.

共引文献38

同被引文献1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