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陆渊雷对《伤寒论》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陆渊雷先生是海派中医的代表医家之一,在学术上参汇中西医学,提倡"中医科学化",著有《伤寒论今释》和《伤寒论概要》,明确六经的概念和渊源,强调证候群是六经病证的本质,对于张仲景《伤寒论》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诠释。在临床治疗上,善于运用和化裁经方,辨证论治。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创新精神,值得借鉴。
作者
徐立思
机构地区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第6期28-30,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关键词
陆渊雷
伤寒论
海派中医
继承
创新
分类号
R289.5 [医药卫生—方剂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陈沛沛,季伟苹.
“海派中医”特征及上海中药老字号[J]
.中医药文化,2007,2(6):27-29.
被引量:7
2
陈沛沛,杨杏林.陆渊雷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
3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海派中医学术流派精粹[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二级参考文献
5
1
虞德亮.
郁慕明和郁良心药堂[J]
.两岸关系,2007(1):36-37.
被引量:1
2
陈新谦.
清代的中药店老字号[J]
.中华医史杂志,1996,26(4):238-244.
被引量:11
3
季伟苹,陈沛沛.
论“海派中医”[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1-3.
被引量:10
4
洪光祥.风光一时的徐重道中药店,2007(05).
5
何鑫渠,王建华.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国药文化史料[J]
.中华医史杂志,2000,30(4):240-24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4
1
吴焕淦,房敏.
海派中医儿科流派初探[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904-905.
被引量:4
2
杨枝青,毕丽娟,杨杏林.
恽铁樵与陆渊雷学术观点比较[J]
.中华医史杂志,2010,40(4):206-209.
被引量:1
3
董志国,张殷建,邹菊生.
海派中医眼科流派初探[J]
.中医文献杂志,2011,29(2):31-33.
被引量:1
4
杨奕望,陈丽云,吴鸿洲,胡蓉.
中医院校小学期人文社会实践的探索——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海派中医”为主题[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2):141-143.
被引量:1
5
毕肯.阿不得克里木,沙塔娜提.穆罕默德,周铭心.
清代医家唐容川临证用药方剂计量学研究[J]
.新疆中医药,2013,31(4):57-61.
6
黄健.
沪上气功流派发展的基本特征[J]
.中医药文化,2013,8(6):15-19.
7
沙塔娜提.穆罕默德,胡浩,周铭心.
中西医汇通医家张锡纯临证特色用药方剂计量学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4):994-998.
8
马继征,白宇宁,刘震,张秋云,刘绍能,姚乃礼.
张仲景辨治腹痛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14,7(5):350-352.
被引量:6
9
沙塔娜提.穆罕默德,刘佩珍,周铭心.
近代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张锡纯与恽铁樵临证用药方剂计量学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8):1827-1830.
10
徐立思,孔祥亮,何新慧.
经方辨治心阳虚证八法及其药对探析[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4,48(12):25-2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6
1
朱文锋.
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6):38-39.
被引量:298
2
张兰凤,王阶,王永炎.
方证对应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8-10.
被引量:71
3
刘渡舟.
方证相对论[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3-5.
被引量:116
4
朱邦贤.
“方证相对”是中医辨证论治法则之魂[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8):52-54.
被引量:60
5
刘玉良,李其忠.
浅析《伤寒论》定量辨证的方法和依据[J]
.中医杂志,2008,49(7):659-661.
被引量:14
6
郦永平,温淑云.
中医证候量化研究的理论探讨[J]
.中医杂志,2008,49(8):677-679.
被引量:21
7
李宝峰,何泽.
《伤寒论》病势思想初探[J]
.江苏中医,1998,19(5):6-7.
被引量:3
8
路振宇,包巨太,王国权,郑彩慧,齐峰,晏斌.
《伤寒论》方证对应规律的数学三维解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0):297-302.
被引量:12
9
方樑,周学平,周仲瑛.
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论复合与兼夹病机证素[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973-976.
被引量:16
10
赖玮婧,刘芳,付平.
慢性肾脏病评估及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从K/DOQI到KDIGO[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6):448-453.
被引量:215
引证文献
2
1
棠姗姗,赵丽峰,张来林,路雪婧.
《中医眼科六经法要》和“方证相对”思想[J]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7,7(2):61-62.
被引量:2
2
赵宇浩,王振兴.
从辨量思维到精准治疗[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33):1-3.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雪.
明目四物汤配合针刺治疗肝血不足型干眼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20,35(3):382-384.
被引量:2
2
缪奇祥.
国医大师廖品正教授治疗青盲临床经验撷英[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1):28-30.
被引量:1
1
柳璇,张玉萍.
陆渊雷《伤寒论概要·急性热病药法之原理》启示[J]
.中医文献杂志,2008,26(5):15-17.
2
谢有良,王勇,任廷革.
任应秋早期学术思想探析[J]
.中医学报,2010,25(6):1078-1080.
被引量:3
3
李凯,李秘,江泳.
陆渊雷运用温阳法经验初探[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775-777.
4
大道至简[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5):26-26.
5
胡秀莲,傅延龄.
陆渊雷对仲景运用附子药法的学术见解[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4):283-285.
6
毕丽娟.
陆渊雷与中医科学化[J]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2):47-50.
被引量:3
7
任宏丽,段逸山.
民国期刊《中国医学月刊》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2):51-53.
被引量:5
8
郑恩元.
中医会衰败吗?[J]
.中国科技画报,2002(6):10-15.
9
何新慧.
《伤寒论》若干病证今释[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7(3):12-14.
被引量:2
10
杨枝青,杨杏林.
略论陆渊雷医学思想之日本汉方医渊源[J]
.中华医史杂志,2011,41(5):268-270.
被引量:1
中医文献杂志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