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陈修园《家藏心典》脉诊理论探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家藏心典》是清代医家陈修园先生一生治疗杂症的心得体会。书中对脉诊非常重视。他以《内经》为论脉之本,广集众家之议,阐述了脉学理论;同时纠正了后世对七表八里九道、男女脉位不同等问题的错误理解,提出了特殊脉象在诊断中的临床意义。为脉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
王姝琛
崔为
机构地区
长春中医药大学
出处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2期1286-1287,共2页
Jili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自主选题团队建设项目"古代医家学术思想研究"(课题编号:2009FY120301)
关键词
陈修园
《家藏心典》
脉诊理论
分类号
R241.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3
1
林慧光.
陈修园整理古医籍思路初探[J]
.中国医药学报,2000,15(5):7-9.
被引量:5
2
朱俊程.
陈修园脉诊理论浅析[J]
.山西中医,2009(10):1-3.
被引量:3
3
王巍,阮时宝.
浅析陈修园学术思想[J]
.中医临床研究,2012,4(3):72-73.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陈修园.陈修园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
2
陈修园.医学从众录[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
3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十药神书注解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077.
4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伤寒论浅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73.
5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伤寒论浅注·读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75.
6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医学三字经·伤寒瘟疫[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858.
7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金匮要略浅注[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81.
8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金匮要略浅注·读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85.
9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医学实在易·卷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50.
10
林慧光.陈修园医学全书·医学从众录自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37.
共引文献
12
1
井运梅.
1997-2008年明清时期福建医家研究述要[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5):70-72.
被引量:1
2
王姝琛.
陈修园《家藏心典》论治痈疽经验探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288-290.
被引量:2
3
李志更.
论陈修园对眩晕的认识[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4):133-134.
被引量:2
4
顾瞻,岳小强,刘龙.
浅谈人之“八纲脉”[J]
.中医学报,2015,30(4):520-522.
被引量:3
5
钟名天,杨朝阳.
基于多元相关分析的《南雅堂医案》中风医案的用药规律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38(5):49-52.
6
钟名天,杨朝阳.
《南雅堂医案》中风案的诊断与辨证规律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198-201.
被引量:3
7
刘雅倩,韩新,张妙芬,江宇宁,余洁英.
半夏泻心汤证考[J]
.河南中医,2019,39(6):817-820.
被引量:3
8
段凌燕,童丽.
消渴病的辨质论治和证治规律的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6):15-17.
被引量:4
9
宋瑞芳.
《南雅堂医案》泄泻门医案治疗分析[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4(4):83-85.
被引量:1
10
李泽明,郑冉,程绍民.
陈修园《伤寒医诀串解》学术思想浅析[J]
.江西中医药,2022,53(5):5-7.
同被引文献
43
1
刘聪颖,赵宇平,汤伟昌.
论中医长短脉之意义[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45-47.
被引量:1
2
贺振泉,原林.
从经络筋膜学说看脉象形成机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7):489-491.
被引量:9
3
李丛.
李时珍《濒湖脉学》的学术特色及影响[J]
.江西中医药,2007,38(2):79-80.
被引量:2
4
许跃远.中华脉神[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308-309.
5
陈婷.王叔和《脉经》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
6
王敏,杨春萍,盛岩松.
《黄帝内经》脉诊法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0):728-730.
被引量:8
7
寿小云.寿氏心理脉学与临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0-21.
8
齐向华.辨证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3-85.
9
柯新桥.《濒湖脉学》之学术成就[J].江苏中医杂志,1983(5):4-5.
10
陈曦.
论运气理论对寸口脉诊“六部”形成的影响[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328-329.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王娜,滕晶.
各家脉学发展特点及种类[J]
.吉林中医药,2016,36(10):976-978.
被引量:6
2
罗拟睿,张晓琳,赵莺.
近20年脉诊古籍研究现状[J]
.亚太传统医药,2017,13(5):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赵方舟,刘玥芸,陈家旭.
李时珍《濒湖脉学》对中医脉学的传承与发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7,19(4):563-568.
被引量:7
2
郑昭瀛,刘刃,江丽杰,吴朦,胡镜清.
国医大师诊治冠心病心绞痛临证医案证机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10):1349-1354.
被引量:8
3
熊鸣峰,兰琴,吴春红,王腾宇.
“扁鹊”十层脉脉学体系探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36):121-124.
被引量:4
4
贾新颖,林一帆,高文艳,巩阳,李禹廷,李京.
中医“寸口三部脉诊法”在脾胃系疾病诊治文献中使用频度分析[J]
.临床军医杂志,2017,45(12):1230-1232.
被引量:4
5
陈溶瑾,杜雅琦.
《伤寒杂病论》舌诊浅析[J]
.河南中医,2019,39(1):9-13.
被引量:7
6
周雪梅.
新安医家余国珮以“刚柔”论脉辨燥湿的学术特色[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3):4-6.
7
刘成,董益敏,王小芳.
基于语料库的中医脉诊术语英译规范探讨[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1):5064-5068.
被引量:8
8
马欣,李旭豪,薛玺情,杨继国.
情志脉学的历史渊源及现代研究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12):2636-2640.
被引量:3
9
刘宁,唐蜀华.
唐蜀华教授中西结合辨心律失常脉象[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168-168.
1
朱虹,刘煜.
《金匮要略》脉诊释义[J]
.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14(4):16-18.
2
袁肇凯.
国外脉诊研究概况[J]
.浙江中医杂志,1989,24(7):329-331.
被引量:4
3
王姝琛,崔为.
陈修园《家藏心典》汇纂者之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11):12-12.
4
王姝琛.
陈修园《家藏心典》论治痈疽经验探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4):288-290.
被引量:2
5
王姝琛,崔为.
陈修园《家藏心典》八味地黄丸运用举隅[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5):266-267.
被引量:1
6
包晓华.
蒙医脉诊特点浅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1):78-79.
被引量:2
7
王姝琛,崔为.
陈修园《家藏心典》探赜[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2):76-77.
被引量:2
8
崔为,苏颖.
陈修园著作真伪辨疑[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15-1716.
被引量:1
9
马丹.
《家藏心典》之妇科学术思想初探[J]
.中医文献杂志,2014,32(5):13-15.
被引量:1
10
王明勤.
浅谈中医脉诊[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0):2003-2003.
吉林中医药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