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媒体艺术特征的美学阐释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科技的进步、媒介的空前繁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这种的传播方式将艺术带入数字化时代,从而形成新兴的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日益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时代特征的新的艺术形式,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媒融合性、交互性叙事、数字化交往机制及艺术文本的非物质性。
作者
刘乃歌
机构地区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理论界》
2012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Theory Horizon
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1AXW002)
关键词
多媒融合
交互性叙事
数字化交往机制
非物质性艺术文本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欧阳友权.
数字传媒时代的图像表意与文字审美[J]
.学术月刊,2009,41(6):23-29.
被引量:31
2
[德]本雅明著.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许绮玲,林志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24.
3
陈定家.
“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61-175.
被引量:39
4
姜在新.
新媒体形态构成研究[J]
.电影评介,2008(23).
被引量:1
5
周靖.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新艺术——浅谈新媒体艺术[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4):26-28.
被引量:6
6
比特世界.网络(http://www.hudong.co) . 2011-06-05.
二级参考文献
38
1
南帆.
电子时代的文学命运[J]
.天涯,1998,0(6):4-17.
被引量:6
2
J·希利斯·米勒,国荣.
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
.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16
3
费多益.
超文本:文本的解构与重构[J]
.哲学动态,2006(3):43-47.
被引量:26
4
欧阳友权.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J]
.中国社会科学,2007(1):143-156.
被引量:91
5
[美]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赵国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6
[斯洛文尼亚]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图像时代》,第5页,胡菊兰、张云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7
[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第9页,王才勇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8
[法]让-鲍德里亚.《仿真与拟象》,马海良译,见汪民安等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第329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9
[德]海德格尔.《人,诗意的栖居》,第87页,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
[法]列维-施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第238页,谢维扬、俞宣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
72
1
李华婷.
“后真相时代”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34):19-21.
被引量:7
2
张艳.
论数据新闻的图像表意与审美转向[J]
.编辑之友,2015(3):85-88.
被引量:3
3
钟华,虞蓉,于俭,文贵良,徐艳.
一年来若干学术问题讨论综述(美学、文艺学)[J]
.学术月刊,2008,40(3):154-159.
被引量:2
4
叶乐乐.
在橱窗设计中融入新媒体艺术[J]
.艺术教育,2008(7):129-129.
被引量:2
5
丁清英.
人本与物本的价值选择——对公共图书馆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
.图书馆,2008(4):34-35.
被引量:5
6
孙云帆.
网络文学文本的话语方式与结构形式[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4):44-47.
被引量:1
7
但海剑,石义彬.
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3):40-43.
被引量:12
8
王文平.
讯息时代外国文学教学策略研究[J]
.枣庄学院学报,2009,26(3):84-86.
9
龚举善,陈小妹.
数字时代艺术文本的叙事构型[J]
.江汉论坛,2009(9):138-143.
被引量:6
10
李喜芬.
超文本语境下的英美文学研究性教学[J]
.世界教育信息,2009,22(12):60-6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
1
麦克卢汉;何道宽.理解媒介[M]{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引证文献
1
1
丁艳.
论新媒体艺术的表现方式及意义[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6):273-273.
1
萧净宇.
洛特曼符号学-美学阐释中艺术文本的特色[J]
.俄罗斯文艺,2005(2):56-58.
被引量:3
2
孟建,王倞.
曲高未必和寡--人文类节目的新生态--兼评《风云人物》[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5):34-35.
被引量:1
3
漆亚林.
评《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的价值取向与美学阐释[J]
.当代电视,2013(6):73-74.
4
王作伟.
大众文化发展之美学阐释[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64-65.
5
魏久尧,刘光胜.
历史—文化诸因素对创作方法的影响和作用方式[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14(4):32-36.
6
黄值.
中美高校师生教育交往关系之比较[J]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3):115-118.
7
徐可晶.
微博时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
.琼州学院学报,2012,19(6):51-52.
被引量:6
8
张志伟.
真理与境界——从一个观念艺术文本反思两种艺术观念[J]
.艺术评论,2005(12):17-19.
9
贾德江.
宋玉增的山水之情[J]
.上海商业,2011(5):72-73.
10
邓亚楠.
大众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艳俗艺术问题的再反思[J]
.甘肃社会科学,2013(3):241-244.
理论界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