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0年第4期78-85,共8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34
-
1陈淮.面对“入世”的中国商贸[J].开放时代,2000(12):7-8. 被引量:2
-
2李平.技术扩散中的溢出效应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9-34. 被引量:60
-
3肖耿.产权与中国经济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8.
-
4[日]植草益.日本的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证前沿[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
5毛世平.技术效率理论及其测度方法[J].农业技术经济,1998(3):37-41. 被引量:25
-
6刘小玄.竞争市场上的国有企业行为——关于微利企业的案例研究报告[J].管理世界,1998(1):176-185. 被引量:6
-
7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33(12):29-35. 被引量:353
-
8吕铁山,郑莉.中国汽车工业所面临的战略抉择[J].汽车工业研究,1999(3):2-13. 被引量:3
-
9权利霞.启动经济启动什么——启动经济思路述评[J].当代经济科学,1999,21(4):60-65. 被引量:1
-
10钱颖一.激励与约束[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5):7-12. 被引量:159
二级引证文献41
-
1赵志坚,温力强.中国汽车产业内外资企业生产效率研究[J].经济数学,2009,26(1):81-87. 被引量:5
-
2侯铁珊,王新波.跨国投资的后向联系效应分析:以汽车产业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04(12):20-21. 被引量:2
-
3桂敏,陈传明.市场变迁对汽车技术跨国转移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1):37-40.
-
4刘丽琴,袁树人.论跨国公司本地化经营的区域响应[J].开发研究,2005(4):64-66. 被引量:2
-
5汪浩,宣国良,朱国玮.轿车产业在华外资增强控制力方式及对策[J].管理评论,2005,17(10):16-23. 被引量:3
-
6王滨.对外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挤进和挤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75-79. 被引量:13
-
7柯广林,华阳.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以我国的汽车工业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3):124-126. 被引量:11
-
8郑秀君.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述评:1994~2005[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9):58-68. 被引量:41
-
9白雪洁,戴小辉.基于DEA模型的中国主要轿车企业生产效率分析[J].财经研究,2006,32(10):35-47. 被引量:31
-
10徐忠爱.跨国公司对我国技术溢出效应的限制因素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7,25(1):41-44. 被引量:1
-
1曹文,王亮.日照市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4):25-27.
-
2蒙良.主动适应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 加快工业经济发展[J].广西经济,2012,31(1):13-14.
-
3彭鹏,朱翔,周国华,韦晓辉.湖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3):306-309. 被引量:15
-
4史祖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探[J].江南论坛,2003(2):14-14.
-
5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课题组,萧少秋,陈一农,蒲世阳,杨廷奇.建立以城带乡 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J].四川省情,2006(5):8-9.
-
6汽车行业:步入激烈竞争时期[J].中国城市金融,2005(9):42-44.
-
7社科院:十三五基本实现工业化[J].经济研究信息,2016,0(1):63-64.
-
8初玉岗.制造业与工业化中期的经济发展战略[J].经济学家,2003(5):4-10. 被引量:15
-
9陈健,应自力,张建伟.“绿谷”怎么工业化[J].经贸实践,2006(10):35-37.
-
10刘世锦.“冤家聚首”——产业发展新阶段新思维[J].经济展望,2005(7):74-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