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方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东南亚在“东方文化圈”内,它与中国特别是西南地区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不但 地理相连,而且越南属“汉字文化圈”,华人是中国文化外传的重要桥梁,又有众多的跨境民族保 持天然联系,而且还存在一个共同的“佛教文化圈”。
作者
史继忠
机构地区
<贵州通史>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99,共9页
Guizhou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东方文化圈
东南亚文化
跨境民族
佛教文化圈
分类号
G133.9 [文化科学]
G125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85
1
马敏,谢华.
来华留学生对江西本土文化认知和评价的实证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80-86.
被引量:3
2
冯芗.
对日本茶道文化现象的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5(z1):80-82.
被引量:4
3
聂德宁.
隋唐时期中国与东南亚的佛教文化交流[J]
.南洋问题研究,2002(3):1-7.
被引量:2
4
晓静.
“华人在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中的角色”研讨会纪要[J]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1(2).
被引量:1
5
范宏贵.
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概述[J]
.民族研究,1999(6):14-20.
被引量:62
6
孔远志.
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特点[J]
.东南亚研究,1998(4):54-58.
被引量:13
7
汤里平.
干栏体系住居在我国历史存在的大体状况[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2):76-81.
被引量:4
8
安志敏.
马来亚柔佛州出土的古代陶片[J]
.考古,1965(6):301-308.
被引量:6
9
谢光茂.
论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早期砾石石器[J]
.东南文化,1997(2):51-58.
被引量:7
10
王民同.
东南亚史前文化述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5(1):21-30.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潘洁敏.
东亚区域的文化共性探析——以日本茶道和谐美的考察为中心[J]
.东南亚研究,2009(2):77-81.
被引量:3
2
颜洁.
略述中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史中的几个重要方面[J]
.东南亚纵横,2010(1):83-87.
被引量:3
3
廖国一,白爱萍.
泛北部湾地区的历史发展共性及其当代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7(5):107-113.
被引量:2
4
覃玉荣.
中国-东盟“海丝文化”集体记忆与时代转译[J]
.广西社会科学,2022(1):60-66.
被引量:3
5
杜修平,李静,叶海燕.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知困难的原因差异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31-136.
被引量:3
6
卢妹莲.
中国—泰国文化交流的历史与未来[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33(2):97-10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陈洪波.
华南与东南亚早期文化关系研究述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1):12-17.
被引量:1
2
黄耀东.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合作可行性研究[J]
.学术论坛,2014,37(11):137-142.
被引量:9
3
廖国一.
新形势下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0(6):64-69.
被引量:2
4
胡媛媛,黄艳.
茶道四谛观投射下的中华传统女性性格论[J]
.茶叶,2015,41(3):164-168.
5
周兰兰.
赵朴初的佛教和平理念及其实践[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7(1):76-80.
6
张秋芳.
日本茶道礼仪及其精神内涵[J]
.经营管理者,2011(22):339-340.
被引量:2
7
陈姝.
浅谈传统茶文化和礼仪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J]
.福建茶叶,2021,43(3):265-266.
被引量:1
8
王泽峰,高永红.
土木工程专业留学生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改进策略[J]
.中国冶金教育,2022(6):5-10.
9
李驰.
中国—东盟“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建构与前瞻——基于法治“一带一路”视野[J]
.广西社会科学,2022(11):52-61.
被引量:3
10
谢晓伟.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社会适应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
.海外英语,2023(8):185-187.
被引量:2
1
史继忠.
从中西文化交流看中国传统文化[J]
.贵州民族研究,1998,18(3):60-66.
被引量:3
2
万宁.
日本古代建筑探微[J]
.古建园林技术,2008,10(2):22-24.
被引量:1
3
周凝华.
略论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J]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3):71-73.
4
吕竑海.
浅谈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J]
.大舞台,2011(8):289-290.
5
两岸影视交流——光影凝聚 两岸携手弘扬中华文化[J]
.台声,2017,0(2):48-50.
6
史继忠.
世界五大文化圈的互动[J]
.贵州民族研究,2002,22(4):21-28.
被引量:7
7
徐清.
说笔(四)[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7(2):121-123.
8
韩国组建文化产业振兴院的战略考量[J]
.中外文化交流,2014(8):61-63.
9
贺圣达.
关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几个问题[J]
.思想战线,1994,20(2):77-84.
被引量:5
10
王頔.
阿拉伯世界与伊斯兰世界辨析[J]
.哲理(论坛版),2009(5):66-67.
贵州民族研究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