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认识论视域中的格物问题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中的格物概念尽管与古代宗教中"德能致物"的说法有其历史渊源关系,却也有重要差异,它已经不是古代宗教中的思想而属于战国时期的认识论的领域。本文从先秦认识论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思想史上众说纷纭的格物概念,并依次分析了格物概念中所包含的接物、感通和度量等不同义项。
作者
赵法生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第12期11-24,共14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德能致物
来物
接物
感通
度量
格物
分类号
B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3
1
《中国哲学大纲》,第49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2
裘锡圭.《说“格物”--以先秦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载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第1集),第120、123、124、126、125、130、128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
3
钱穆.《(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载《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二卷),第15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
《“致知在格物”:一句经文说解的略史》,见《毛子水全集》(学术论文卷),第247、238-239页(国家图书馆藏本).
5
陈明.《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载原道网2003年11月29日.
6
杨儒宾.《从气之感通到贞一之道》,载《中国思维方式探索》,第144页,[台北]正中书局1996年版:.
7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序论”,第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8
梁漱溟.《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载《梁漱溟全集》(第四卷),第17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
惠士奇.《大学说》,载《续修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第159卷),第18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04年版.
10
涂耀威.
从《四书》之学到《礼记》之学——清代《大学》诠释的另一种向度[J]
.中国哲学史,2009(4):98-10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自序》,《郭嵩焘诗文集》卷二,岳麓书计1984年版.第24页.
2
周积明 雷平.《清代经世思潮研究述评》中的论述[J].汉学研究通迅(台湾),2006,25(1).
3
冯景.《解春集·大学问答》,阮元,千先谦编.《清经解》卷206(第一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第86页.
4
《大学辨》,载《陈确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5
崔述.《(大学)非曾子所作》,《崔东壁遗书·洙泗考信余录》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73-374页.
6
江永.《群经补义·火学篇》,《清经解》卷259(第二册),第270页.
7
《经考》附录卷四《二程子更定(大学)》条,《安徽丛书》(册六)《戴震全集》丛书编印处,1932年刻本.
8
《经考》附录卷四《变乱(大学>》条,《安徽丛书》(册六)《戴震全集》丛书编印处,1932年刻本.
9
张寿安.《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息活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10
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大学篇》的论述,今有续修四库拿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皈.
共引文献
8
1
单晓娜,涂耀威.
经典诠释与文化传承——以《大学》为中心的考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4):15-19.
被引量:1
2
邹晓东.
《大学》、《中庸》研究:七家批判与方法反思[J]
.社会科学,2013(7):122-132.
被引量:4
3
邹晓东.
学庸哲学史关系研究:七家批判与方法论反思[J]
.哲学动态,2013(6):23-36.
4
朱锋刚.
略述唐君毅《大学》诠释[J]
.宜宾学院学报,2017,17(3):11-17.
5
单晓娜,涂耀威.
天德王道:论刘古愚《大学古义》的诠释特点[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116-120.
被引量:1
6
唐紫薇.
《大学》“入德之门”的德育价值及启示[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3(7):91-95.
7
单晓娜,涂耀威.
陈澧与朱一新的《大学》诠释及其对汉、宋学的调和[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0,33(3):66-70.
8
王瑜,胡霜霜.
基于《大学》论高校审计职业道德教育[J]
.财会月刊,2021(6):109-1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
1
米建国.
智德与道德:德性知识论的当代发展[J]
.伦理学术,2019,0(2):242-255.
被引量:2
2
山东临胸发现齐、、曾诸国铜器[J]
.文物,1983(12):1-6.
被引量:13
3
黄俊杰.
先秦儒家身体观中的两个功能性概念[J]
.文史哲,2009(4):40-48.
被引量:23
4
张志强.
孟荀“是非”观念试探[J]
.贵州文史丛刊,2018(4):9-17.
被引量:1
5
唐代兴.
良心·良知·良能的生成论思考——德性研究的另一视角[J]
.道德与文明,2015(2):14-23.
被引量:8
6
杨虎.
论冯梦龙的情感本体论[J]
.阴山学刊,2015,28(2):89-92.
被引量:1
7
杨虎.
论唐君毅哲学中的“感通”与“心灵”[J]
.理论月刊,2015(7):31-35.
被引量:2
8
杨虎.
论唐君毅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J]
.宜宾学院学报,2015,15(7):1-9.
被引量:2
9
张庆熊.
良知与认知:在中西文脉比较中探讨[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6):74-85.
被引量:5
10
杨虎.
论康德与牟宗三圆善论的幸福指向——驳杨泽波教授[J]
.学术界,2016(5):90-10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杨虎.
论感通与格物——朱子格物论的一种阐释[J]
.中国文化论衡,2019,0(1):85-98.
被引量:1
2
耿芳朝.
孟子“不虑而知”新解与良知的实现——基于德性认识论的视角[J]
.管子学刊,2020(4):88-9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耿芳朝.
德性认识论视角下孟子“求放心”新解[J]
.原道,2021(2):184-194.
2
耿芳朝.
开显理智德性:由孟子“心之官则思”论起[J]
.思想与文化,2021(2):309-320.
被引量:1
3
刘铁芳,孙露.
天人之际:中国教育的文明意义[J]
.高等教育研究,2024,45(1):1-15.
1
李琼.
精神压力的自我控制[J]
.健康,1997,0(2):24-25.
2
黄礼和.
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J]
.广东佛教,2001(1):39-39.
3
左少杰.
藏传佛教认识论视域下主客体的把握[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3):439-440.
4
田野.
拿破仑·希尔论成功(七十二)[J]
.成功之路,2009(10):17-19.
5
张玉能,黄健云.
中国当代美学的实践转向[J]
.江海学刊,2012(3):201-207.
被引量:2
6
徐珂.
结构主义与解构论的历史渊源[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4):50-54.
被引量:3
7
陈林.
朱子晚年工夫思想的发展与完善——以“已发未发”为中心[J]
.江淮论坛,2015(6):116-120.
8
张诗亚.
也谈《论语》[J]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5(3):3-12.
9
吴承笃.
主体间性与真理:认识论视域下的困境[J]
.青年文学家,2013,0(2X):203-204.
10
星云大师.
星云禅话(八一)[J]
.南方人物周刊,2011(40):115-115.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