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先秦认识论视域中的格物问题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大学》中的格物概念尽管与古代宗教中"德能致物"的说法有其历史渊源关系,却也有重要差异,它已经不是古代宗教中的思想而属于战国时期的认识论的领域。本文从先秦认识论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思想史上众说纷纭的格物概念,并依次分析了格物概念中所包含的接物、感通和度量等不同义项。
作者 赵法生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第12期11-24,共14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中国哲学大纲》,第49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 2裘锡圭.《说“格物”--以先秦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载王元化主编.《学术集林》(第1集),第120、123、124、126、125、130、128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版.
  • 3钱穆.《(易传)与(小戴礼记)中之宇宙论》,载《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第二卷),第15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 4《“致知在格物”:一句经文说解的略史》,见《毛子水全集》(学术论文卷),第247、238-239页(国家图书馆藏本).
  • 5陈明.《王道的重建-格物致知义解》.载原道网2003年11月29日.
  • 6杨儒宾.《从气之感通到贞一之道》,载《中国思维方式探索》,第144页,[台北]正中书局1996年版:.
  • 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序论”,第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 8梁漱溟.《礼记大学篇伍严两家解说》,载《梁漱溟全集》(第四卷),第17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 9惠士奇.《大学说》,载《续修四库全书·经部·四书类》(第159卷),第18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04年版.
  • 10涂耀威.从《四书》之学到《礼记》之学——清代《大学》诠释的另一种向度[J].中国哲学史,2009(4):98-10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32

  • 1郭嵩焘.《大学章句质疑自序》,《郭嵩焘诗文集》卷二,岳麓书计1984年版.第24页.
  • 2周积明 雷平.《清代经世思潮研究述评》中的论述[J].汉学研究通迅(台湾),2006,25(1).
  • 3冯景.《解春集·大学问答》,阮元,千先谦编.《清经解》卷206(第一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第86页.
  • 4《大学辨》,载《陈确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 5崔述.《(大学)非曾子所作》,《崔东壁遗书·洙泗考信余录》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73-374页.
  • 6江永.《群经补义·火学篇》,《清经解》卷259(第二册),第270页.
  • 7《经考》附录卷四《二程子更定(大学)》条,《安徽丛书》(册六)《戴震全集》丛书编印处,1932年刻本.
  • 8《经考》附录卷四《变乱(大学>》条,《安徽丛书》(册六)《戴震全集》丛书编印处,1932年刻本.
  • 9张寿安.《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息活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 10杭世骏.《续礼记集说·大学篇》的论述,今有续修四库拿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皈.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