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挪威的森林》中孤独的释放与自我的救赎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日本现代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通过渡边与死去朋友的女友直子以及大学同学绿子两个女性之间的感情纠葛,用死、性、爱、生这四种方式来展示孤独的释放与自我的救赎,以此来反映出现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孤独、寂寞、空虚以及想要获得内心安宁等的情感,让年轻一代产生了共鸣。
作者
闫冰
机构地区
晋中学院文学院
出处
《晋中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106-108,共3页
Journal of Jinzhong University
关键词
挪威的森林
孤独
救赎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4
1
村上春树 林少华译.挪威的森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
郭勇.
穿越生与死的界线——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J]
.国外文学,2006(4):102-108.
被引量:20
3
李轶坤.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的女性形象[J]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35-37.
被引量:9
4
王红梅.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中人物性格特征解读[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68-70.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林少华.
村上春树作品的艺术魅力[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2):90-93.
被引量:39
2
孙树林.
论“村上春树现象”[J]
.外国文学,1998(5):22-28.
被引量:14
3
王向远.
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68-73.
被引量:48
4
叶岗.
迷失自我的象征性森林——《挪威的森林》赏析[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2(3):43-46.
被引量:14
5
赵仁伟,陶欢.
“现实是凑合性而不是绝对性的”──论村上春树小说中的非现实性因素与现实性主题[J]
.外国文学研究,2002,24(1):119-123.
被引量:22
6
[日]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M].林少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82.
7
张俏岩,宿久高.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孤独感[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61-64.
被引量:28
共引文献
46
1
秦瑞,杨青芝.
解读《挪威的森林》中的三个女性形象[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S2):65-67.
被引量:1
2
叶舒宪.
从符号人类学到“符号经济”——文化资本博弈时代的文学增值术[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2):14-21.
被引量:4
3
曹志明.
村上春树与日本“内向代”文学的异同[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29(4):103-106.
被引量:5
4
杨守森.
数字化生存与文学前景[J]
.社会科学辑刊,2007(6):212-217.
被引量:7
5
彭社芬.
现代人的孤独失落与自我寻找——论《挪威的森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4):136-137.
被引量:3
6
韩艳平.
生还是死 是个问题——《挪威的森林》生死观探析[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25(3):49-51.
被引量:3
7
朱娜娜.
无处安放的青春——从“青春三部曲”看村上小说创作的几个基本元素[J]
.文教资料,2009(8):28-29.
8
庄苹.
《狂人日记》与《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形象之比较[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27-30.
被引量:2
9
周作青.
从林黛玉和直子来看中日文化差异[J]
.商情,2010(8):16-16.
10
马骏.
2010年度日本文学研究综述[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1):94-103.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3
1
范恪劼.
从《活着》看余华的生死观[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12):7-8.
被引量:2
2
洪治纲.
悲悯的力量——论余华的三部长篇小说及其精神走向[J]
.当代作家评论,2004(6):20-37.
被引量:63
3
郭勇.
穿越生与死的界线——论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J]
.国外文学,2006(4):102-108.
被引量:20
4
[德]马丁·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39、57页.
5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6页,第6页,第5页,第28页,第35页,第45页,第43页,第264页,第264页,第259页,第264页.
6
[日]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林少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页.
7
[英]伯克:《崇高与美-伯克美学论文选》,李善庆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1990年版,第36页.
8
藏克家:《藏克家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第294页.
9
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人民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10
李景芳:《日本人与中国人永远的鸿沟》,东京讲谈社2005年版,第30页.
引证文献
4
1
王天昊.
透析《挪威的森林》中青年人的孤独感[J]
.芒种(下半月),2014(1):36-37.
2
才卓玛.
试论《挪威的森林》的生死链与救赎幻想[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5):75-76.
3
朱莉莎,陶明烨.
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解析——以《且听风吟》和《挪威的森林》为例[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5(6):95-96.
被引量:6
4
黄华莉,靳明全.
《活着》与《挪威的森林》中生死观之比较[J]
.当代文坛,2015(6):75-7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陈静.
浅议日本文学发展过程中女性形象的变迁[J]
.芒种(下半月),2018,0(3):19-20.
2
张舒婷.
日本文学作品《且听风吟》的语言特色赏析[J]
.大观(论坛),2018,0(2):7-8.
被引量:1
3
马芸芸.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1):87-88.
被引量:1
4
马芸芸.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文学教育,2020,0(11):46-47.
5
王瑞,刘昱灼,潘韵伊,索硕克.
浅谈中日生命教育缺失对青年的影响——以《挪威的森林》和《春宴》为例[J]
.长安学刊,2020,11(3):75-78.
6
何楠.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北方文学,2020(6):59-60.
被引量:1
7
唐俊芳.
从《活着》和《到灯塔去》分析中西方生死观差异[J]
.青年文学家,2018(11Z):57-57.
8
郑欣侗.
浅谈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J]
.商业故事,2015,0(24):56-57.
1
谢凌志,曾海.
挪威的森林[J]
.散文选刊(原创版),2010(2):16-16.
2
马志民.
挪威的森林[J]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1,0(8):76-76.
3
董俊彤.
从《挪威的森林》看友情[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139-140.
4
伍佰.
挪威的森林[J]
.词刊,2014,0(7):51-51.
5
欧阳娟.
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男人[J]
.创作评谭,2010(2):9-10.
6
沙仲辉.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渡边的感情纠葛[J]
.芒种(下半月),2014(10):193-194.
7
张俏岩,宿久高.
从《挪威的森林》看村上春树的孤独感[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4):61-64.
被引量:28
8
郭沫若.
郭沫若奉和渡边知水[J]
.郭沫若学刊,2016(1).
9
村上春树.
我就这么喜欢你[J]
.半月选读,2010,0(18):23-23.
10
郎镇岳.
尊重年轻一代[J]
.晚霞(上半月),2007(2):29-29.
晋中学院学报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