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情境的设置,应让学生自然地把握情感基调目前,被选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具有各自的"独立存在",这个"独立存在"是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一种价值定位、一种心理诉求、一种情感积淀……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使这个文本有别于另一个文本,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让文本彰显出别样的风采。而这个"独立存在"首先表现为文本特有的情感基调,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基调应是理解文本价值的前提。因此,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致力于文本情感基调的创设营造,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然地触摸作者在创作文本的情感脉搏。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的教学。这首小诗以一种清新明快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因此,我在情境设置时,立足诗歌的意境,用意象还原的方法,运用诵读、联想等方式带领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绿意与盛情邀请,点燃了儿童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至于“为什么要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怎样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种破坏意境的传统分析就搁置一旁,从而让学生自然地进入作者孙永田所营造的清新明快的世界。二、内容的取舍,应让学生显然地体会思想价值同样一个文本,同样一个价值取向,不同的教者有不同的解读视角,也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众多的解读范本中,有的是偏离文本实际意图,更有的为迎合学生、迎合观众、迎合某种理论而肆意曲解文本,扭曲文本中的价值取向,从而让文本失去应有的价值,让学生失去发展的正确轨道。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首先应抓准能彰显文本中价值的教学内容,整合文本中的价值元素,让学生在这些教学内容的安排中显然地体会到文本内涵的思想价值。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内容取舍。这首小诗描写了诗人叶绍翁在春天里到友人那里游玩园子的所见、所感,写得既形象生动,又富有哲学意蕴。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交代诗人拜访友人因主人不在家而无法进入园子观赏园内景色的事由,但诗人在这里写得非常含蓄婉转——“猜想”主人恐怕因鞋印弄坏了青苔,才不开“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