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课后题——有效备课的指南针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钻研课后题,能帮助教师解读文本有效备课,第一步当然要正确解读文本。教师拿到一篇文章,可以教的可以悟的点很多,哪些可以确定为教学内容,哪些是学生学习的盲点,哪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做出分析、研究,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而课后题就为教师正确、快速地解读文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如果能根据课后题,结合文章自身特点,大胆剪裁,重新组合,以灵活性、辐射性、开放性原则,因地制宜,巧妙运用,可大大提高解读文本的有效性。以第十一册语文“山中访友”为例。本课有四道课后习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2.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们交流交流。3.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抄下来。(1)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们不难看出,第一题就是在对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梳理与感知的同时,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与情感。第二题是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课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地表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感情,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作者 谢安仙
出处 《学子(理论版)》 2012年第12期88-89,共2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