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考察以中国革命历史为叙事对象的长篇小说,由于叙事者的身份和叙事立场的不同,而导致对革命、历史的理解与书写上的差异性。老一代作家的选择有预设的前提,即通过再现历史场景肯定革命先天的合法性与正确性。这种主题的选择与表达,与多数作者的特殊身份有关,作为革命的参加者和亲历者,有关革命历史的叙述主要来自个人的记忆,他们对革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形成了创作理念上的共识,由此构筑了特定的社会政治语境中的创作主体意识和文本模式。而90年代以来一代作家则是以旁观者和审视者的身份,自主地去选择和表现自己所理解的革命,以及对历史的当代认知。他们的创作不再是为了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而受限于规定的题材和主题。他们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叙事主要是依存于史料和想像,带着质疑性和反思性进入到复杂的历史情境中去。他们不会简单地在既定的革命史的脉络上去想像和还原历史和革命,更多地是诉诸对人类命运和人性这一恒大而又包蕴无穷命题的追踪与思考。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03,共5页
Journal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