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医源性胆管损伤及其所致的胆管狭窄是胆道外科医师面临的疑难问题,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在首次胆道手术时不一定有明确胆管损伤病史,而是在首次胆道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后出现反复胆道感染的表现而再次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外胆管狭窄存在,对于这类胆管狭窄,称之为迟发性胆管狭窄,我们将其归结为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就此展开探讨。一、临床特点首先,迟发性胆管狭窄的最大特点是从发生胆管损伤至出现胆管狭窄有一无症状间歇期,间歇期的长短可以是数月,也可以是数年。究其原因,主要与胆管损伤后疤痕修复有关。一旦出现胆管狭窄,则临床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或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感染发作时,抗炎治疗有效,黄疸较轻或呈波动性,部分患者逐渐出现肝内外胆管结石,并依此进行治疗而忽视了其始动因素一胆管损伤。其次,在首次胆道手术时,不一定有明确的胆管损伤病史。当然,不排除为了避免医疗纠纷,手术医生隐瞒胆管损伤病史的可能。仔细询问病史时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首次手术存在胆管损伤可能:首次手术过程不顺利,手术时间较术前预测明显延长;常规胆囊切除手术,临时行胆总管探查+T管外引流,而手术医师未能给予合理解释。另外导致胆管损伤漏诊的情况包括:发生胆管损伤时,损伤的胆管没有发生胆漏,如胆管的电热损伤,胆管的缺血损伤,到后期,损伤的胆管疤痕修复,导致迟发性胆管狭窄而出现症状。
出处
《临床外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767-769,共3页
Journal of Clinical Surg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