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性能研究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
12
Study of Recycled Powder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ion Wastes and Its Applic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将工业化生产的建筑垃圾再生微粉,通过SEM、LPS、XRD、TG-DTA化学成分分析和强度活性指数等检测。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颗粒形貌不规则,与粉煤灰略有不同;颗粒粒径范围达到Ⅱ级粉煤灰的标准;矿物成分主要是多水高岭石、伊利石、石英等;化学成含有大量的SiO2和Al2O3;活性指数可达到70%。
作者
王晓波
陆沈磊
张平
机构地区
上海德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粉煤灰》
2012年第6期24-26,共3页
Coal Ash China
关键词
再生微粉
粉煤灰
活性指数
分类号
X799.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2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112
1
孙跃东,肖建庄.
再生混凝土骨料[J]
.混凝土,2004(6):33-36.
被引量:226
2
朱蓓蓉,杨全兵.
粉煤灰火山灰反应性及其反应动力学[J]
.硅酸盐学报,2004,32(7):892-896.
被引量:36
3
陶珍东,张颖,杨中喜,吴波,孟姗姗,张金宝.
高能球磨活化硬化水泥浆体的研究[J]
.水泥工程,2004(4):21-24.
被引量:6
4
李珣,陈文梅,褚良银,陈海焱,李碧仙,周先桃.
超细气流粉碎基础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
.化工机械,2004,31(6):378-383.
被引量:12
5
邹海清.
不同活化剂对粉煤灰活性激发的影响研究[J]
.采矿技术,2004,4(4):17-19.
被引量:15
6
张大利,吕晶,陈辉,王东山.
混凝土再生微粉的研究和应用[J]
.建筑施工,2005,27(6):68-70.
被引量:10
7
李云霞,李秋义,赵铁军.
再生骨料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26(5):16-19.
被引量:57
8
孙浩,王培铭,孙家瑛.
再生混凝土抗气渗性及抗碳化性能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06,9(1):86-91.
被引量:32
9
马保国,郝先成,蹇守卫,张琴.
建筑垃圾中细粉料的活性研究[J]
.中国建材科技,2006,15(1):9-12.
被引量:12
10
胡曙光,何永佳.
利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胶凝材料[J]
.硅酸盐学报,2007,35(5):593-599.
被引量:64
引证文献
12
1
仝小芳,王欣,杨鼎宜,史晓燕.
基于废弃混凝土再生二灰碎石的应用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4(11):91-94.
被引量:1
2
毛新奇,屈文俊,朱鹏.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的研究现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8):89-93.
被引量:23
3
刘音,路畅,张浩强,李金平.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胶凝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粉体技术,2015,21(5):33-36.
被引量:22
4
张肖明,王丹,黄沛增.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J]
.陕西建筑,2016,0(10):131-134.
被引量:5
5
余小小,李如燕,董祥,李根,张松.
机械力粉磨对再生微粉性能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2017,46(4):688-692.
被引量:29
6
石莹,杨善顺,连亚明.
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研究现状[J]
.砖瓦,2017(4):47-51.
被引量:12
7
楼聪,郑朝灿,李晓珍,杜庚,刘智武.
再生微粉活性对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J]
.工业建筑,2019,49(10):151-155.
被引量:9
8
白花蕾,樊耀虎,李滢,代大虎.
再生微粉和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影响研究[J]
.硅酸盐通报,2020,39(8):2628-2633.
被引量:13
9
施现院,李浩,刘音,张浩强.
建筑垃圾充填膏体强度性能影响因素的试验[J]
.煤矿安全,2020,51(8):72-76.
被引量:4
10
方维炯,宣晓鑫,赵建明,崔新忠,梁超锋,高越青.
再生混凝土粉和再生砖粉活化技术研究进展[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3(3):96-101.
二级引证文献
91
1
张肖明,王丹,黄沛增.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J]
.陕西建筑,2016,0(10):131-134.
被引量:5
2
连亚明,徐仁崇.
再生微粉、人工砂石粉应用于湿拌砂浆[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8(2):62-65.
被引量:2
3
高秋虹.
基于Design-Expert的再生湿拌砂浆粉料优化[J]
.砖瓦,2018(6):25-29.
被引量:1
4
兰聪,罗杰,卢佳林,陈景,杨仕海.
再生微粉性能对比试验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10):110-112.
被引量:7
5
石莹,杨善顺,连亚明.
废弃混凝土再生微粉研究现状[J]
.砖瓦,2017(4):47-51.
被引量:12
6
何哲祥,魏真,李翔,肖威.
激发剂对SCM-Ⅰ型炉渣基胶凝材料强度特性的影响[J]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7,8(5):52-57.
被引量:1
7
张松,李如燕,董祥,张兰,李智雄.
再生微粉有效代替水泥制备泡沫混凝土[J]
.硅酸盐通报,2018,37(9):2948-2953.
被引量:9
8
丁向群,邢伟,李贺.
再生混凝土粉对湿拌砂浆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J]
.混凝土,2018(11):94-97.
被引量:5
9
张平,古龙龙,王琴,陈旭.
激发再生微粉活性的方法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9(2):90-93.
被引量:11
10
康晓明,李滢,樊耀虎.
再生微粉基本性能及对胶砂性能的影响[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1):18-23.
被引量:7
1
方倩倩,於林锋,王琼.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用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
.粉煤灰,2015,27(6):27-28.
被引量:7
2
张修勤,李秋义,谢汝朋,王忠星,曹瑜斌.
再生微粉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
.粉煤灰,2016,0(1):18-20.
被引量:6
3
於林锋.
再生微粉复合掺合料配制及用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
.上海建材,2015(4):35-37.
被引量:1
4
李鹏鹏,李东,田万溪.
再生微粉与矿渣对水泥性能的不同影响[J]
.粉煤灰,2016,0(1):21-24.
5
张肖明,王丹,黄沛增.
建筑垃圾再生微粉资源化利用研究现状[J]
.陕西建筑,2016,0(10):131-134.
被引量:5
6
刘琼.
再生微粉作为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新途径的探索[J]
.粉煤灰,2014,26(2):24-25.
被引量:3
7
杨一帆,陆立国,孙家瑛.
再生微粉无熟料钢渣固化土工程特性研究[J]
.矿冶,2016,25(5):77-80.
8
胡国民.
燃煤电厂获取Ⅰ、Ⅱ级粉煤灰的几种方案比较[J]
.粉煤灰综合利用,1998,11(4):25-26.
9
刘强,王旭,张大利.
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J]
.辽宁建材,2010(5):18-20.
10
张树青.
粉煤灰商品化技术途径的探讨[J]
.粉煤灰,2004,16(4):32-33.
被引量:2
粉煤灰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