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瑞士洛桑高工Gratzel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究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1991年,他们在Nature上报道了DSC的突破性进展:采用TiO2纳米晶多孔薄膜作为负极,多吡啶钌(Ⅱ)配合物作为敏化剂,使用碘基电解质,在模拟太阳光(AMI.5G)下,获得了7.1%~7.9%的功率转换效率。多吡啶钌配合物由于具有较宽的光谱响应范围,相对长的激发态寿命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得到了人们广泛而深入的研究。1993年,Graitzel小组合成了“红染料”(N3),将这种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推向了10%。此后十多年,人们合成了大量的多吡啶钌配合物,其中仅瑞士研究小组开发的两个钌染料(N719和N749)可实现11%的效率,但是器件的热稳定性较差,严重地影响了其实际应用。
出处
《科学观察》
CSSCI
2012年第6期54-55,共2页
Science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