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术语森林、流派眼光和裂变式发展——非非主义诗歌流派的显性结构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第三代诗人试图通过这些努力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英雄悲剧的崇高、理性自我的庄严、人道主义的伤感,而是一种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中的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其中"非非主义"最引人瞩目。本文从术语建构、自觉的流派意识和裂变式的发展模式三方面入手,对非非主义的作为诗歌流派的显性结构特征进行细致地考察。
作者 刘永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73-79,共7页 Journal of Jiuj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周伦佑.悬空的圣殿-非非主义20年图志史[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126.
  • 2周伦佑.异端之美的呈现-“非非”七年忆事[J].诗探索,1994(2):109.
  • 3蓝马.蓝马圆来文论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4.
  • 4陈超.打开诗歌的漂流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122.
  • 5洪子诚,程光纬.第三代诗新编[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316.
  • 6徐敬亚等.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大观1986-1988[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560.
  • 7周伦佑.80年代诗歌精神:"流派学"确证[J].星星(理论版),2010(9):18.
  • 8周伦佑.反价值时代[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69.
  • 9袁向东.论非非诗派——新诗百年追溯之一[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3):52-56. 被引量:2
  • 10周伦佑.非非[M].香港:新时代出版社,2001.10.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