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泛娱乐化时代的电视传播与公共坚守——访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电视艺术美学、影视文化学、电视传播艺术学以及电视节目策划学的构建和研究领域,胡智锋教授勇于开拓,成果斐然。在胡智锋教授看来,中国电视从无到有,其节目创新经历了从以"宣传品"为主导到以"作品"为主导,再到以"产品"为主导的三个阶段。面对新媒体的冲击,电视传播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拥有较大的创新空间。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直播的日常化和高端的大制作是电视媒体和新媒体竞争的优势所在。在胡智锋教授看来,本土化策略应是中国电视创新的重要路径。电视传播的本土化意味着:对于全球,应该选择中国道路;对于中国,应该选择本地道路。公共服务是电视传播公共性的重要体现。由于"三位合一"的电视体制,中国电视的公共频道兼具意识形态色彩、商业色彩和公共色彩,并不具纯粹意义上的公共性。
出处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2-49,共8页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Media & Communication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胡智锋.电视传播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 2Daya Thussu. News as Entertainment : The Rise of Global Infotainment [ M ] . London : Sage, 2008.
  • 3胡智锋.电视节目策划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 4胡智锋,周建新.从“宣传品”、“作品”到“产品”中国电视50年节目创新的三个发展阶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8(4):1-6. 被引量:109
  • 5胡智锋.电视的观念[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P213.
  • 6胡智锋.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二级参考文献17

共引文献112

同被引文献25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