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攻击性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长期接触网络暴力游戏会对青少年的攻击性产生诸多影响,如诱发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启动青少年的攻击性认知、引起青少年的不良生理反应、容易使青少年对暴力产生脱敏效应等。为此,应着力构建学校-政府-家庭三位一体系统,尤其是青少年自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减少网络暴力游戏的不良影响,从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作者
陈海英
崔文波
寻芒芒
机构地区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
出处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2年第6期19-22,共4页
Youth & Juvenile Research
关键词
网络暴力游戏
青少年
攻击性
应对措施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4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9
1
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调查报告,2011.
2
魏谨,佐斌,温芳芳,杨晓.
暴力网络游戏与青少年攻击内隐联结的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6):715-717.
被引量:18
3
李婧洁,张卫,甄霜菊,梁娟,章聪.
暴力电脑游戏对个体攻击性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108-112.
被引量:32
4
青岛新闻网.上海警方在青少年案件中发现八成犯罪与暴力游戏有关.
5
刘桂芹,张大均.
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
.教育科学研究,2010(7):65-67.
被引量:9
6
陈显莉,动画暴力起因对不同道德判断能力儿童内隐攻击性的影响[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7
布洛克威尔著,王新超译..应对攻击行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
8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2002,6.
9
李乔.
网络暴力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及消除策略[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5):76-79.
被引量:9
10
Dill, K. E. , Dill, J.C. Video game violence :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 A Review Journal, 1998, 3,407 -428.
二级参考文献
144
1
李婧洁,聂衍刚,张卫.
媒体与青少年暴力[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10-118.
被引量:14
2
戴春林,杨治良,吴明证.
内隐攻击性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1):96-98.
被引量:77
3
陈美芬,陈舜蓬.
攻击性网络游戏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5,28(2):458-460.
被引量:42
4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被引量:3155
5
郑宏明,孙延军.
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66-272.
被引量:27
6
崔丽娟,胡海龙,吴明证,解春玲.
网络游戏成瘾者的内隐攻击性研究[J]
.心理科学,2006,29(3):570-573.
被引量:43
7
崔丽娟.
用安戈夫方法对网络成瘾与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J]
.应用心理学,2006,12(2):142-147.
被引量:38
8
张镇,刘月霞,张建新.
媒体暴力影响青少年攻击行为的理论模型[J]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915-916.
被引量:10
9
李丹,周志宏,朱丹.
电脑游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家庭各因素的关系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0(2):450-453.
被引量:15
10
潘绮敏,张卫.
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的编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1):41-46.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93
1
唐忠会,朱雯琳.
网络游戏的当代价值、创作乱象及应对——基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4,10(4):76-80.
2
徐楚清.
侵犯行为的心理学与社会学阐释[J]
.理论观察,2022(3):101-106.
3
何珍,黄海芳,黄俊伟.
暴力网络游戏对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
.教育观察,2021,10(10):64-67.
4
罗云,陈文彬.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影响——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1):20-25.
被引量:2
5
张学民,李茂,宋艳,李永娜,魏柳青.
暴力游戏中射杀动作和血腥成分对玩家和观看者攻击倾向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9,41(12):1228-1236.
被引量:42
6
郭梅英,魏广东,张玉英.
大学生攻击行为倾向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及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0,31(3):289-290.
被引量:44
7
刘桂芹,刘衍玲,张大均.
暴力视频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
.当代青年研究,2010(4):22-25.
被引量:1
8
刘桂芹,张大均.
暴力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
.教育科学研究,2010(7):65-67.
被引量:9
9
刘桂芹,张大均,刘衍玲.
媒体暴力和攻击行为[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4):61-67.
被引量:5
10
魏华,张丛丽,周宗奎,金琼,田媛.
媒体暴力对大学生攻击性的长时效应和短时效应[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5):489-494.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20
1
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
留守儿童 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
.中国统计,2005,20(1):59-60.
被引量:104
2
陈美芬,陈舜蓬.
攻击性网络游戏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5,28(2):458-460.
被引量:42
3
郑宏明,孙延军.
暴力电子游戏对攻击行为及相关变量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2):266-272.
被引量:27
4
郝振,崔丽娟.
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J]
.中国青年研究,2007(10):40-43.
被引量:93
5
黄艳苹,李玲.
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69-671.
被引量:133
6
程方生.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西的案例[J]
.教育学术月刊,2008(6):37-39.
被引量:20
7
刘杰,孟会敏.
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250-252.
被引量:300
8
贺建平,赵晓燕,黄肖肖.
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J]
.新闻界,2009(1):42-45.
被引量:13
9
王红蕾,姚丽霞.
留守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调查[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4):48-50.
被引量:17
10
燕道成.
精神麻醉: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2):50-58.
被引量:20
引证文献
3
1
刘玉敏.
生态学视角下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8):25-29.
被引量:5
2
刘玉敏,刘美霞,薛艳秋.
生态学视角下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干预策略探究[J]
.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8(4):9-14.
被引量:1
3
孔仪然,李亚婧.
网络暴力游戏与中学生暴力行为的相关研究[J]
.心理学进展,2016,6(9):952-957.
二级引证文献
6
1
黄春峰.
环形开口零件热处理变形的控制技术[J]
.热处理,2000,15(1):28-31.
2
邬思勇.
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调查研究[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7):29-34.
被引量:6
3
张天羽,武旭晌,潘雪宁,张向葵.
攻击性行为的早期形态、家庭影响及其教育关怀[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3(2):19-25.
被引量:2
4
翁朗.
试议儿童的攻击性行为[J]
.科学咨询,2021(3):179-179.
5
谢欣然,张晓梅.
师幼互动质量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教师情绪劳动的调节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4,32(7):1031-1039.
6
李霞,曾碧.
农村寄宿制初中生独处偏好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4,43(9):120-125.
1
李德成.
远离误导[J]
.现代广告,2002(8):80-81.
2
邓力平.
美国“攻击性对等贸易”理论与政策评析[J]
.世界经济文汇,1989(3):19-23.
3
吴金勇.
飞机与鸦片的贸易启示[J]
.经营者,2006(9):108-108.
4
宠物[J]
.方圆,2015,0(20):7-7.
5
谢园.
短片大战 巨头各揭各短[J]
.成功营销,2009(9):85-85.
6
杨澍.
挑战者的新挑战[J]
.商学院,2009(9):64-65.
7
Emily Bryson York.
恶战开打攻击性广告效果与争议并存[J]
.现代广告,2009(8):138-138.
8
“中国大爷”去哪了?[J]
.年轻人(A版),2014,0(7):73-73.
9
李志起.
攻击性营销伤害了谁?[J]
.中外管理,2010(12):121-121.
10
吴晓燕.
去“地狱”吃比萨[J]
.成功营销,2009(12):20-20.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