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产业对接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国内对产业对接问题的研究已形成多视角多层次的格局。对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产业对接的内涵、形式、条件及效应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产业对接实践有所裨益。
作者
姜泽华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公共学院
出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67-69,共3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07B2022)
关键词
产业对接
内涵
形式
条件
效应
分类号
F12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5
1
杨永红.
广西与东盟在次区域合作中进行工业产业对接的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4-18.
被引量:7
2
毛明轩.
两岸携手合作 深化产业对接[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1,24(3):36-36.
被引量:1
3
舒燕飞.
东西部地区产业对接计量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08(5):99-102.
被引量:2
4
高新才,周毅.
东西经济联合产业对接模式探讨[J]
.财会研究,2010(6):76-78.
被引量:2
5
翟松天,徐建龙.
中国东西部产业结构联动升级中的产业对接模式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2):3-8.
被引量:9
6
尹文秋.
常德产业对接长株潭的思考[J]
.全国商情,2009(5):55-56.
被引量:2
7
陈宁.
漳台产业对接策略浅谈[J]
.企业导报,2011(10):157-158.
被引量:1
8
钟岷源,陈丹铮.
闽台未来合作主轴:产业对接[J]
.南风窗,2006,0(22):79-80.
被引量:1
9
王亚飞.
重庆市产业对接长三角的对策分析[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0-103.
被引量:1
10
信虎强,李建.
落后地区产业对接中面临的锁定效应及对策[J]
.商业时代,2007(34):101-10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范骏.
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今昔[J]
.两岸关系,2002(10):32-33.
被引量:1
2
翟松天,徐建龙.
中国东西部产业结构联动升级中的产业对接模式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2):3-8.
被引量:9
3
单玉丽,陈萍.
加快闽台产业合作 推进福建产业集群化发展[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7):96-100.
被引量:18
4
丁俊发.
港口物流与中国经济发展[J]
.港口经济,2004(6):19-21.
被引量:29
5
韦克俭.
建设中国防城港至越南下龙湾铁路确保物畅其流[J]
.广西经济,2004,23(11):14-14.
被引量:3
6
吕斌.
台湾信息产业发展新的战略方向——信息服务业[J]
.情报杂志,2005,24(2):108-110.
被引量:6
7
王燕玲,林峰.
西部地区应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J]
.经济问题探索,2005(2):11-14.
被引量:26
8
高刚,黄敬前.
福建省发展港口物流的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5):62-64.
被引量:9
9
陈再齐,曹小曙,阎小培.
广州港经济发展及其与城市经济的互动关系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3):373-378.
被引量:66
10
陈德敏,池尔敏,李世龙.
重庆产业加速对接长三角经济圈的战略评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5(7):47-5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69
1
吴倍丽,李永忠.
闽台信息产业战略联盟构建问题研究[J]
.海峡科学,2010(8):37-39.
2
孟雪梅,曾伟仪.
闽台信息产业合作与发展策略研究[J]
.海峡科学,2010(11):24-26.
被引量:3
3
辛慧祎,莫晨宇,梁妍妍.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产业对接的风险防范分析[J]
.市场周刊,2010,23(4):76-77.
4
李世泽.
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的合作对接[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3):1-5.
被引量:2
5
信虎强,李建.
落后地区产业对接中面临的锁定效应及对策[J]
.商业时代,2007(34):101-102.
被引量:3
6
杨永红.
广西与东盟在次区域合作中进行工业产业对接的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6):14-18.
被引量:7
7
陈彤.
闽台农业先行区规划与建议[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8,21(3):34-37.
被引量:2
8
邱婷.
污染密集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9):83-86.
被引量:1
9
吴德进.
台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工业增长的影响——以福建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
.经济经纬,2008,25(6):57-60.
被引量:3
10
林翊,沈诗婷,林卿.
以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驱动平台[J]
.台湾农业探索,2008(4):117-120.
同被引文献
13
1
徐远征.
两广产业对接的领域和方式[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11):87-89.
被引量:3
2
信虎强,李建.
落后地区产业对接中面临的锁定效应及对策[J]
.商业时代,2007(34):101-102.
被引量:3
3
孟德友,陆玉麒.
中部省区制造业区域专业化分工与竞合关系演进[J]
.地理科学,2012,32(8):913-920.
被引量:32
4
毕学成,谷人旭,苏勤.
制造业区域产业专业化、竞合关系与分工——基于江苏省市域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10):2201-2213.
被引量:16
5
徐长乐,徐廷廷,孟越男.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10):1633-1638.
被引量:31
6
覃成林,潘丹丹.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趋同及合意性分析[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3):15-25.
被引量:61
7
向晓梅,杨娟.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模式[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7-20.
被引量:119
8
陈燕,林仲豪.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产业协同的灰色关联分析与协调机制创新[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3(4):89-97.
被引量:91
9
眭文娟,张昱,王大卫.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的发展现状--以珠三角9市制造业为例[J]
.城市观察,2018(5):24-30.
被引量:23
10
张震.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7):48-5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2
1
李子豪.
清远对接广州产业的策略研究[J]
.惠州学院学报,2017,37(1):68-72.
2
杨海深.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分工与对接关系的测度分析[J]
.统计理论与实践,2024(2):52-58.
1
朱枫.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对接问题[J]
.现代商业,2013(15):141-141.
被引量:4
2
刘开雄,张辛欣.
等待政策发力的新材料产业[J]
.中国名牌,2014(18):34-35.
3
耿玉梅.
网络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23(6):37-38.
被引量:3
4
高彩云.
谈谈“国际生产综合理论”在我国产业升级中的应用[J]
.商业研究,2002(1):113-114.
5
吴顺利.
青藏铁路全线运营对格尔木经济发展的影响[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2):54-59.
6
陈玉和,崔鸿雁,李果.
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
.中国外资,2011(20):162-164.
被引量:3
7
张红宇.
努力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J]
.农产品市场,2012(2):10-12.
8
刘清喜,王建强,蔡银川.
突出重点三措并举滦县园区经济实现快速崛起[J]
.唐山经济,2012(3):19-20.
9
周大寒.
我国网络经济发展探讨[J]
.科学与财富,2011(7):65-65.
10
刘文瑞.
守安身立命之地 走继往开来之路[J]
.管理学家(实践版),2011(11):43-50.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