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传播学视域中的柳词传播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柳词在北宋广为传播,引起人们的普遍喜爱和认同,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柳词传播是一种新的审美时尚;二是柳词声、色、才、情相结合的传播形式,与其内容的丰富性、娱乐性及其以俗为美的审美情趣,迎合了市民消费者的欣赏心理和欣赏习惯;三是柳词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向互动,扩大了媒介的影响力。其中上层阶级对柳词传播的逆接受与政治影响和歌妓对柳词的倾情追捧,从不同方向形成了对柳词传播的助推效应。
出处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183-185,共3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柳词 传播 美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叶梦得.避暑录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49.
  • 2宋翔风.乐府余论[M]//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
  • 3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55:1315.
  • 4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2..
  • 5陈岳芬.北宋时期柳永词的传播与接受[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3):128-132. 被引量:6
  • 6欧明俊.柳永评价“热点”“盲点”透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45-50. 被引量:4
  • 7曹志平.论柳永词的传播及其文化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5):123-127. 被引量:5
  • 8王晓丽.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61.
  • 9胡正荣传播美学总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 10胡仔.苕溪渔隐丛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二级参考文献24

  • 1谢桃坊.柳永词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 2(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 3(宋)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 4(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M]. 四库全书本.
  • 5(宋)王灼. 碧鸡漫志卷二[M]. 词话丛编第一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6.
  • 6(清)沈雄. 古今词话词评卷上引[M]. 上海:上海书店,1987.
  • 7(清)张德瀛. 词徵卷五[M]. 词话丛编第五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6.
  • 8(清)周曾锦. 卧庐词话[M]. 词话丛编第五册. 北京:中华书局,1986.
  • 9(宋)赵令田寺. 侯鲭录卷七引[M]. 知不足斋丛书本.
  • 10(清)沈雄. 古今词话词评卷上引陈振孙语[M]. 上海:上海书店,1987.

共引文献27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