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合学:对世纪文化挑战的回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合学是面对时代呼唤和挑战所作出的学术回应。作为一种走向 2 1世纪的思维和文化选择 ,它立足于中国的现代发展 ,放眼于人类文化前景 ,转生和合人文精神 ,创新和合结构方式 ,为未来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指出了一条希望之路 。
作者
刘宝村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家》
2000年第1期53-56,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和合学
和合精神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和合
分类号
G02 [文化科学]
G0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立文,包霄林.
和合学:新世纪的文化抉择——关于一种文化战略选择的访谈[J]
.开放时代,1997(1):67-72.
被引量:5
2
祁润兴.
化解价值冲突的和合学——和合学的创立者张立文教授访谈录[J]
.社会科学家,1998,13(3):14-2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5
1
张祥浩.
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36-38.
被引量:1
2
陈坚.
“和合”并不抹杀个性──论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J]
.淮阴工学院学报,1999,8(1):96-99.
被引量:1
3
李丰.
社会治理模式变革:基于“和合思想”的思考[J]
.党政研究,2014(6):44-49.
被引量:3
4
刘宗碧.
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和合”文化精神及其现实意义[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5):18-20.
被引量:1
5
姜德刚,张宝山.
再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J]
.科技资讯,2006,4(34):103-103.
被引量:1
6
姜德刚,张宝山.
再论教育研究思维方式的转换[J]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39-239.
7
张洪波.
和谐社会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1):79-82.
被引量:1
8
张瑞涛.
“和合学”与哲学创新--回应杜运辉和陆信礼对张立文“和合学”的质疑[J]
.探索与争鸣,2009(3):21-25.
被引量:5
9
张瑞涛.
“自己讲”、“讲自己”: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J]
.江海学刊,2010(2):41-46.
被引量:3
10
袁祖社.
多元主体的异质共在与类群生活正当性的公共哲学辨识——“新全球化时代”的人类文化与公共生活真实[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0(4):5-12.
被引量:2
1
谢菊兰.
论文化“和合”中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1):77-79.
2
薛菁.
闽都文化若干问题探研[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0-128.
被引量:16
3
毕会成.
“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J]
.读书,2009(4):111-118.
被引量:2
4
曾羽.
“文化之州”的文化前景与教育[J]
.当代贵州,2012(14):50-50.
5
巫育辛.
从思维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48-149.
6
邵璧华.
用和合的理念,培育中美文化交流之花[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1):48-51.
7
邱连波.
在和合精神指引下 不断创新东方文化——对历史和现实中文化的一点思考[J]
.民主,2007(9):34-36.
8
张虎.
从梁漱溟“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看中国文化前景[J]
.滨州学院学报,2012,28(2):27-30.
9
祝玮,王敏英.
颐和园苏州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3):24-26.
10
李莹.
浅析中西文化在日常交流中的三方面差异[J]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1):76-78.
社会科学家
200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