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建党伟业》谈“大学精神”的本土文化传承——从“书院精神”到“大学精神”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中国古代,民间自发地形成了一种讲学机构,称为书院。从先秦时代孔子兴办的私学到汉唐时代的精舍再到北宋书院正式建立。书院在漫长的传播知识以及学术争鸣中不断发展完善了其自身特有的文化内涵,人们一般将其称为“书院精神”。然而,自清初以来,在清政府的严厉控制下,中国的书院教育逐步蜕化沦落为开科选士的工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偏见日益加剧,“八股文”仿佛成了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五四”以来,新式学堂仿照德、日制度建立,教育体制也发生了变革。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西方文化渐渐占据了优势,批判腐朽旧文化的运动蓬勃发展。在影片《建党伟业》中的“北大辩论”一段我们可以看到,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胡适对于白话文做了精彩解读、李大钊传播布尔什维克使人感触颇多,而保守派辜鸿铭的反驳却也同样引人深思。影片中胡适言道:“文化总应该革新的……科举,误国,误在八股文。”陈独秀言道:“这不是学日本还是学美国的问题,这是新旧文化的问题……要启发民智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国家民族才有新生。”对以八股文为代表的腐朽旧文化的批判笔者是赞同的,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笔者则持坚决反对态度。
作者 董昊悦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2,共2页 Mangzhong Literature
基金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名称:以策略为核心的天津市高校资源共享深化研究(课题批准号:CEYP6018),主持人:董昊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50

共引文献2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