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被强暴的女性”:丁玲有关性别与革命的叙事和隐喻——再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及《新的信念》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20世纪40年代丁玲创作于延安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当代中外女性主义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研究认为作品的女主人公贞贞承载了抗战时期女性与民族主义话语冲突之意义,是女作家丁玲和这场民族革命之矛盾与裂缝的体现。但是,通过对这一作品及同时期的《新的信念》的再解读,由这两部作品共同的主题意象"被强暴的女性"入手,可发现丁玲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性别立场对民族革命进行批判和否定;相反,丁玲借女性与革命、强暴的故事意欲呈现和探寻的是女性在这场新的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中的权力以及能动力。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丁玲是以女性叙事参与了民族革命话语的建构。
作者 吴晓佳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4,共7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丁玲.《丁玲致中宣部党委的信》,1956年8月16日.
  • 2华夫.《丁玲的"复仇的女神"--评(我在霞村的时候)》,收入《再批判》.《文艺报》编辑部编,作家出版社1958年版.
  • 3冯雪峰.《从<梦珂>到<夜>-<丁玲文集>后记》(1947年),袁良骏编.《丁玲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99页.
  • 4骆宾基.《大风暴中的人物-评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1944年),袁良骏编.《丁玲研究资料》,第290页.
  • 5刘健芝.恐惧、暴力、家国、女人[J].读书,1999,0(3):3-10. 被引量:17
  • 6李陀.丁玲不简单—毛体制下知识分子在话语生产中的复杂角色[J].今天,1993,(3).
  • 7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张炯主编.《丁玲全集》第4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30页.
  • 8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见刘泽学主编.《丁玲作品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
  • 9丁玲.《新的信念》,《我在霞村的时候》,远方书店1944年版.
  • 10雷雍.《女性身体和“跨民族”生育;或不叫强暴的强暴?》,陈顺馨,戴锦华选编.《妇女,民族与女性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217页.

二级参考文献102

  • 1刘健芝.恐惧、暴力、家国、女人[J].读书,1999,0(3):3-10. 被引量:17
  • 2[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 艾晓明译.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3赵超构.《延安一月》[A].朱鸿召编.《众说纷纭话延安》[C].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4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解放日报》,1943年10月19日.
  •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第3卷[C].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867页.
  • 6思绮斋.《女子权》[M].作新社,1907年版.第3页.
  • 7周扬.《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辩论》[N].《人民日报》,1958年2月28日.
  • 8冯雪峰.《从<梦柯>到<夜>》[J].中国作家,1948,.
  • 9.《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 10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J].新文学史料,1982,.

共引文献154

同被引文献38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