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传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
出处
《电视研究》
2000年第5期46-48,共3页
TV Research
二级参考文献5
-
1苏克军.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4):1-5. 被引量:6
-
2张子让.国际互联网对西方新闻圈的影响[J].新闻大学,1998(3):87-90. 被引量:3
-
3马克.利维,木雨.新闻与传播:走向网络空间的时代[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1):8-15. 被引量:71
-
4唐绪军.破旧与立新并举 自由与义务并重──德国“多媒体法”评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3):55-61. 被引量:14
-
5董小英,张海华.信息高速公路与社会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32
-
1胡泳,陈磊.网络传播研究述略:从本体研究到规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143-152. 被引量:7
-
2胡为芹.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可持续发展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7(5):31-34. 被引量:6
-
3魏宏.第四媒体崛起与本土文化保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3):130-132.
-
4王俊杰.网络传播对新闻传媒的影响及发展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3):129-131. 被引量:10
-
5林秀.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概念比较分析[J].情报科学,2005,23(1):26-28. 被引量:5
-
6林秀.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概念比较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25-27. 被引量:2
-
7王列.网络媒体的优势与不足[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4(4):61-63. 被引量:5
-
8曹杰旺.关于英语霸权时代民族语言文化保护的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4):113-115. 被引量:10
-
9曾耀农,杨柳.网络传播的审美特征[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5,13(3):89-95.
-
10刘琼.高校典型人物宣传中的合力运用[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8(5):70-7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黄樱.网络环境下广播新闻宣传的创新性研究[J].新闻传播,2023(4):107-109.
-
2杨亮.广播新闻宣传的创新性研究[J].新闻传播,2016(4):99-100.
-
3段鹏.试议新媒体环境下的地方电视新闻变革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5):95-100. 被引量:13
-
4龚香竹.新媒体环境下的地方电视新闻变革路径[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6):188-188. 被引量:2
-
5邓丽平.新媒体背景下地方电视新闻变革途径探讨[J].传媒论坛,2018,1(16):51-51.
-
6杨志荣.新媒体环境下的地方电视新闻变革路径[J].科技传播,2017,9(19):11-12. 被引量:1
-
7刘广宏.泛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求新求变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7).
-
8叶竞青.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省级电视新闻改革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8,9(3):247-248. 被引量:2
-
9邓鑫.自媒体时代新闻素养的提升途径探讨[J].电视指南,2017,0(16):135-135.
-
1高钢.中国新闻媒体开展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J].新闻战线,2000(6):55-56. 被引量:1
-
2严志武.传统媒体如何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0(5):67-68. 被引量:2
-
3王英.浅谈网络传播[J].才智,2010,0(17):165-165.
-
4李晓静.试论网络传播对新闻采编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4(9X):203-203.
-
5本刊数字网络传播声明[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1).
-
6冯桦.新媒介、新技术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及发展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2(7):15-15.
-
7史有为.期刊工作与网络[J].大学出版,2000(1):42-43. 被引量:1
-
8梁冲海.网络传播及其对大众传媒的影响[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7(1):7-8. 被引量:1
-
9邵永初.数字图书馆中的著作权问题[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2(5):173-176. 被引量:1
-
10吴培恭.再论“第四媒体”的崛起[J].新闻通讯,2001(4):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