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结构、制度与文化:群体性事件的动力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近些年中国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背后有四个关键机制,即非制度化环境机制、暴力救济认知机制以及属于相关机制的边界激活机制和快速启动动员机制。在结构、制度和文化等主要维度上,群体性事件的复杂成因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次上呈现并形成互动态势。在现实经验中,这些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以及发挥怎样的作用,取决于它们之间的互动状况,即相互依赖、支撑、嵌入以及不同机制的排列和组合。
作者 王国勤
出处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7,共6页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Tianjin Committee of the CPC
基金 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防范和化解群体性事件中暴力因素对策研究"(批准号11CZZ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汪玉凯.群体性事件高发的原因和对策[J].时事报告,2009(11):34-36. 被引量:11
  • 2[美]道格·麦克亚当、西德尼·塔罗、查尔斯·蒂利.斗争的动力[M].李义中,屈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 3[美]查尔斯·蒂利.集体暴力的政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4.
  • 4王吉陆.安徽池州打砸抢烧"6.26群体性事件调查"[N].南方都市报,2005-07-01.
  • 5王丽.后续:贵州省威宁县处置一起停尸闹丧事件20人被刑[DB/OL].[2010-01-12].http://www.gz.xinhuanet.com/2008htm/xwzx/2010-01/12/contem_18750141.htm.
  • 6广州增城发生人员聚集滋事事件25人被调查[DB/0L].[2011-06-11].http://news.sina.corn.cn/c/2011-06-11/144922624654.shtml.
  • 7湖北发生群众围堵道路事件[N].内蒙古晨报,2009-06-02.
  • 8田豆豆.湖北石首发生群众围堵道路事件事态已平息[DB/OL].[2009-06-21].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9512646.html.
  • 9[美]约拉姆·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围[M].钱勇,曾咏梅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 10王国勤.社会网络视野下的集体行动——以林镇“群体性事件”为例[J].开放时代,2011(2):102-115.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23

  • 1孙正.组织化群体:关于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基本分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28-31. 被引量:17
  • 2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02页.
  • 3景跃进.《当代中国利益传输机制的转换: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政治逻辑的初步思考》,载陈明明(主编).《权利、责任与国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4页.
  • 4西德尼·塔罗.《运动中的力量:社会运动与斗争政治》,吴庆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牟版,第122-141页.
  • 5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结构的理论》,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 6道格·麦克亚当等.《斗争的动力》,李义中、屈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 7Charles Tilly, From Mobilization to Revo- lution,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 1978.
  • 8Donatella Della Porta and Mario Diani, Social Movement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Blackwell Pub- lishing Ltd, 2006.
  • 9Yongshun Cal, "Civil Resistance and Rule of Law in China: The Defense of Homeowners' Rights," in Eliz- abeth J. Perry, Merle Goldman(eds.), Grassroots Politi- cal Reform in Contemporary Chin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174-195.
  • 10Snow, David A., and Robert D. Benford, "Ideol- ogy, Frame Resonance and Participant Mobilization," in Bert Klandermans, Hanspeter Kriesi, and Sidney G Tar- row (eds.), From Structure to Action: Comparing Social Movement Research across Culture, Greenwich, Conn. : JAI Press, 1958, pp. 197-217.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17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