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职教论坛》
2000年第4期9-12,共4页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7
-
1吴祖新.试论高职与中职的衔接.浙江教育报,1999.
-
2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讨论稿).
-
4柳燕君.北京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16):72-77. 被引量:78
-
5江林海,王河江,刘勤贤,程川吉.行学分制的实践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15(9):32-33. 被引量:3
-
6郭冬生.论我国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职教论坛,1999,15(9):16-19. 被引量:12
-
7秦虹.中职与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0,21(7):4-7.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38
-
1姜涛,白日东.高职"3+2"办学模式中的"衔接"问题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36-39. 被引量:6
-
2曾谊晖,邓航军,蒋彦.中职与高职专业课教学衔接研究[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0(1):28-30.
-
3董绿英.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44-48. 被引量:41
-
4李穗芳,高岩.我国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之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42-44. 被引量:14
-
5张红光,槐文谦,赵占雄.从建设学习型社会角度看高职院校的定位[J].职业圈,2007(06S):192-192. 被引量:5
-
6胡晓岳.模具专业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新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136-137. 被引量:7
-
7吴晋.中、高职教育衔接政策之我见[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6):32-34. 被引量:6
-
8吴金林,石一民.从高职教育角度看中高职衔接问题及对策[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5(4):117-120. 被引量:52
-
9康海凤,林胜强.中、高职英语专业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11(3):73-76. 被引量:3
-
10李海宗,王胜男.系统论视野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4):35-38. 被引量:11
-
1杨勇.职业中学实施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几点建议[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0(7):99-99.
-
2江智贵.职业中学政治课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福建成人教育,2001(11):4-5.
-
3RichardLlynch,丁立民.职业中学新世纪的6个创新意识[J].职教译丛,2002(1):31-32.
-
4胡海滨.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J].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3):107-107.
-
5孙志军.如何记忆数学中的知识点[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99-99.
-
6王艳萍.职业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0(11):69-69.
-
7西西信箱[J].初中生辅导,2002,0(13):28-30.
-
8何玲玲.职业中学的作文教学要真正落在实处[J].现代交际,2012(6):192-192.
-
9冯珍.历史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职教论坛,2000,16(10):60-60.
-
10沈志美,陆瑞华.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1995(5):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