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耕作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因此要以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将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增强资源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
作者
于文敏
王洪波
机构地区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农机站
吉林省舒兰市七里农机技术推广站
出处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年第11期3-3,共1页
关键词
耕作制度
概念
技术内容
改革
建议
分类号
S232.4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8
1
于晓,陈彦才,敖其尔,高涛.
内蒙古粮食生产发展状况及种植结构调整对其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4):23-27.
被引量:5
2
刘巽浩,崔玉亭,任天志,梁卫理.
黄淮海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状况、问题与建议[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4,16(2):1-5.
被引量:5
3
梁书民.
中国农业种植结构及演化的空间分布和原因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2):29-34.
被引量:69
4
赵华甫,张凤荣,李佳,唐衡.
北京都市农业种植制度的发展方向——春玉米一熟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2):469-474.
被引量:28
5
李奇峰,张海林,陈阜.
东北农作区粮食作物种植格局变化的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8,13(3):74-79.
被引量:35
6
田玉军,李秀彬,辛良杰,马国霞,李占明.
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对农地利用的影响--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369-377.
被引量:71
7
梁斌,周建斌,杨学云,艾娜.
不同培肥措施下种植制度及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2):209-214.
被引量:15
8
王鸿斌,陈丽梅,赵兰坡,刘会青,王宇.
吉林玉米带现行耕作制度对黑土肥力退化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9):301-305.
被引量:22
9
侯琼,郭瑞清,杨丽桃.
内蒙古气候变化及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560-564.
被引量:59
10
杨泽龙,李长生,杨晶,李彰俊,杨文义.
内蒙古武川县主要作物种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306-310.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3
1
王铁生.
我国农业耕作制度的区划及成就[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5):84-85.
被引量:1
2
汪芳甜,安萍莉,刘毅,李胜,李学敏.
近30年阴山南北麓农牧交错带标准耕作制度变化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6):690-696.
被引量:9
3
迟涛德.
我国农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科技新进展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1):106-108.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才吉卓玛.
青海藏区农业资源传统可持续利用方式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7(4):59-64.
被引量:1
2
吴林华.
浅谈中国农作物耕作制度及技术演变革史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4):50-51.
被引量:1
3
胡韵菲,尤飞.
中国粮食作物种植结构演变机理研究回顾[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8):220-225.
被引量:4
4
蔡璐佳,安萍莉,汪芳甜,刘应成,李学敏,黄鑫鑫.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普通农户与种植大户耕地集约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22(1):172-180.
被引量:5
5
赵伟.
近二十五年新疆克州耕作制度演变规律[J]
.新疆农业科技,2017(6):7-9.
6
石晓华,杨海鹰,康文钦,秦永林,樊明寿,贾立国.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小麦轮作体系产量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8(2):108-113.
被引量:12
7
陈晓冰,严磊,李振东,SAEED Rad,陈廷速,甘磊.
耕作方式对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的影响[J]
.土壤,2019,51(4):786-794.
被引量:10
8
韩芳,韦灯会,张新永,陈吉.
乌蒙山区接茬方式对土壤中量元素及3种作物产质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20,48(9):62-69.
9
吴伟伟,李培军.
基于Landsat数据和农田概率时间序列子序列的退耕监测方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8(2):271-281.
10
杨圃畅,蒙仲举,党晓宏,李浩年,张晓伟,李新.
农牧交错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颗粒组成和有机质特征[J]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24):49-52.
被引量:1
1
何壮.
改造传统灌溉技术势在必行[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89(5):2-3.
2
杜祥培.
改造传统农科专业的几种模式[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2):98-99.
3
张永福,王利琴,杜培兵.
大同市高寒山区马铃薯贮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陕西农业科学,2011,57(2):96-97.
被引量:9
4
王守义.
作物育种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3(3):61-62.
被引量:4
5
李建科,杨静慧,黄俊轩.
园林植物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0):15059-15061.
被引量:2
6
胡中锋.
宝鸡峡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实践与探索[J]
.陕西水利,2009(4):125-126.
7
史学群,宋海超.
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实习的改革与探索[J]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201-203.
被引量:6
8
师荣芳.
安阳市文峰区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的改革与探索[J]
.河南农业,2012(19):6-7.
被引量:1
9
王润霞,李凤玲.
高职《动物育种技术与应用》项目化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0):21-21.
10
唐明丹.
对垦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问题的探讨[J]
.新农村(黑龙江),2016,0(10):20-20.
被引量:1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