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埕东西区二元复合区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埕东西区Ng331水驱开采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在室内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实施预交联体+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注入方案。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注入效果,首先优化了注采井网,同时及时调整,提高注聚质量,运用配套工艺技术,扩大二元区见效规模,加强动态监测工作,加强矿场注入管理工作,目前区块内油压上升,阻力系数增大,含水下降,日油稳步上升,初步见到效果。
作者
季敏
郭文学
刘斌
机构地区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河口采油厂
出处
《内江科技》
2013年第1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埕东油田
二元复合驱
先导试验
分类号
TE357.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鄂金太.
驱油用二元复合体系的性能评价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26(1):20-21.
被引量:9
2
王学忠,王建勇,曾流芳.
孤东二元先导性矿场试验[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29(5):151-15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张爱美,曹绪龙,李秀兰,姜颜波.
胜利油区二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驱油体系及方案优化研究[J]
.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4,16(3):40-43.
被引量:28
2
李振泉,侯健,曹绪龙,陈月明,宋新旺,王克文.
储层微观参数对剩余油分布影响的微观模拟研究[J]
.石油学报,2005,26(6):69-73.
被引量:62
3
王红艳,叶仲斌,张继超,曹绪龙.
复合化学驱油体系吸附滞留与色谱分离研究[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2):64-66.
被引量:23
4
田志铭.
高效液相色谱柱切换技术在油相内石油磺酸盐分析中的应用[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13(5):81-82.
被引量:11
5
王学忠.孤东油田高含水期井间大孔道特征研究.中国西部油气地质,2006,2(1):101-103.
6
王学忠,曾流芳,谷建伟,姚军,沈国峰.
疏松砂岩油藏不稳定注水机理研究及矿场实践[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27(3):59-63.
被引量:16
7
侯健,郭兰磊,元福卿,杜庆军,于波.
胜利油田不同类型油藏聚合物驱生产动态的定量表征[J]
.石油学报,2008,29(4):577-581.
被引量:25
8
王学忠,曾流芳.
孤东油田挖潜剩余油实用技术应用效果评价[J]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8,35(4):467-475.
被引量:29
9
王学忠,王建勇.
利用地热资源进行热水驱油的技术研究[J]
.中国地质,2009,26(4):885-891.
被引量:25
10
王德民.
大庆油田“三元”“二元”“一元” 驱油研究[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3):1-9.
被引量:97
共引文献
8
1
包玲,邹洪超,梁保生,夏云鹏,赵宏奇.
无碱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3,14(1):20-22.
被引量:3
2
张荣明,刘爱庆,单红曼,李冉.
十四烷基羟基磺基甜菜碱的合成及性能评价[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26(12):73-76.
被引量:6
3
艾鹏,王春光,杨安萍,齐菁华,吕大伟.
大庆油田二元、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研究[J]
.油田化学,2010,27(3):310-313.
被引量:11
4
史庆彬.
二元体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油砂吸附性试验[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0,7(3):510-512.
被引量:1
5
刚永恒,和慧,胡莉,李国军.
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综述[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29(12):61-62.
被引量:11
6
姜振海.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J]
.石油钻采工艺,2011,33(1):73-75.
被引量:20
7
宋文玲,高钥洪,潘静.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静吸附特性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9):2097-2100.
被引量:1
8
商永滨,李传宪,武登峰,王斌,杨飞.
聚表二元驱采出液流变性研究[J]
.油田化学,2014,31(2):282-28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
1
刚永恒,和慧,胡莉,李国军.
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综述[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10,29(12):61-62.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谷冠银,张亮,聂聪,张凤.
埕东西区二元复合驱开发研究[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14):38-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梦坤,王梓栋,周继芊,陶瑞,李佶晔.
国外某油田二元复合驱配注工艺参数优化室内试验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22,41(3):22-27.
被引量:4
1
范文平.
孤东油田二元复合驱现场应用研究[J]
.内江科技,2008,29(12):113-113.
被引量:2
2
曾萍,张望明.
复合油藏试井的半对数分析法[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5,17(4):49-51.
被引量:4
3
姚庆.
萨北开发区纯油区东部注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13,10(6):111-114.
4
张磊,戴达山,彭立,蔡俊杰,胡云亭.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效果差异影响因素探讨[J]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3,18(z1):40-42.
被引量:6
5
张宏民,程林松,梁玲.
稠油油藏蒸汽表面活性剂复合驱数值模拟研究[J]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5):39-42.
被引量:4
6
姜其慧,裘嘉璞,赵宝柱,彭修聪,王曰宝.
孤岛油田中一区馆陶组聚合物驱注采动态及效果分析[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5):71-72.
被引量:15
7
魏光芹,岳圣蒋,倪文俊.
提高注聚质量方法探讨[J]
.试采技术,2006,27(2):49-52.
8
夏文飞,高维衣,刘礼亚.
注聚后续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J]
.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22(11):44-44.
被引量:14
9
董林.
巨厚块状油藏转注水开发实践及效果评价[J]
.石化技术,2016,23(12):237-237.
被引量:1
10
王敬瑶.
二氧化碳驱试验区试井测试资料分析及应用[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35(3):85-90.
被引量:7
内江科技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