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荀子人性观之再检讨——兼论其人性理论对当代的启示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孟子直接从"文化人"论性,言善即在性中,不假外求。荀子有"性""伪"之分,"性",乃是动物性,并非是"人"性;"伪",才真是"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质,而"伪"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由此论证明白了"善"生自社会的礼义,非人之生性所本有,即"人性"的本质是社会性,而非生物性。这样带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首先,必须充分认识人之情欲本能的性质,它不会自发地走向"善",必须对其进行控制,不能任由其自由发展。其次,"人性"不是一种永恒不变的范畴,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范畴。最后,"群"是"人"之所以为"人"不可或缺的因素,是荀子"人性"的重要内涵,我们需要认识"群"的重要性。
作者 孙静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8,共11页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人性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0

  • 1杨正馨.也谈孟子荀子人性理论之同异[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4(1):31-37. 被引量:5
  • 2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3[美]杜威.人的问题[M].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 4杨柳桥.苟子诂译[M].济南:齐鲁书社,2009.
  • 5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8.
  • 6王先谦.苟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 7程树德.论语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
  • 8张峰屹.也谈荀子的人性论[J].社会科学论坛,2007(9):53-55. 被引量:9
  • 9朱义禄.试论荀子伦理思想中的若干矛盾中国哲学史论丛(第一辑)[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
  • 10李凯.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的宗教性意涵新释——以雷维纳斯的上帝观为参照[J].国文天地(台湾)第27卷(2).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