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绿原在向阳湖“五七”干校时期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七月派"诗人绿原在湖北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时期的诗歌创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也涉及同时期下放到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其它几位"七月派"诗人的诗歌,及诗人返京后有关向阳湖的回忆录、重返诗坛后的诗歌创作,从社会历史与文本细读的视角探索绿原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的创作轨迹与心路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干校文学现象及文学史中的一些重要现象进行重新思考。
作者
吕晓洁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关键词
向阳湖
绿原诗歌
现代意识
七月诗派
干校文学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1
绿原:《诗与真》,《绿原文集》,武汉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页.
2
罗惠:《我写绿原》,《新文学史料》1983年第5期.
3
唐湜.诗的新生代[J].诗创造,1948,(8).
4
绿原:《快乐的火焰》,《绿原自选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2页.
5
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城等译,三联书店2010年第5期.
6
牛汉:《荆棘和血液--读绿原的诗》,《文汇月刊》1982年第9期.
7
龙泉明.
七月诗派与九叶诗人: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J]
.文学评论,1988(1):113-121.
被引量:5
8
绿原:《人之诗·自序》,《绿原文集》,武汉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234页.
9
绿原:《白色花序》,《绿原文集》,武汉出版社2007年版.第88页.
10
刘保昌.
干校文学论:以向阳湖“五七”干校为中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65-17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陈虹.
中国作家与“五七干校”[J]
.书屋,2002(3):14-19.
被引量:5
2
陈漱渝.
向阳无湖 干校无文——兼议“干校文化”[J]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4):1-1.
被引量:3
3
恩格斯.致斐·拉萨尔[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6-561.
4
李城外.将来应建一门“向阳湖学”-访《人民文学》常务副主编崔道怡[N].咸宁日报,1999-02-06.
5
李辉.旧梦重温时关于“五七干校”的随感.收获,1996,(3).
6
陈白尘.牛棚日记[G]//李城外,向阳情结(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7
韦君宜.加快小川在十校写诗[G]//李城外.向阳情结(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39.
8
陈原.读《牛棚日记》[G]//李城外.向阳情结(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87-188.
9
韦君宜.忆向阳湖畔十个无罪者[G]//李城外.向阳情结(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222-228.
10
胡海珠.追思十校中的金镜[G]//李城外.向阳情结(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礼,2001:64.
共引文献
31
1
金航.
燕卜荪与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潮[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1(1):279-289.
2
叶李.
九叶派诗的内向性美学探求[J]
.孝感学院学报,2002,22(2):70-73.
3
黄科安.
从西南联大到中国新诗群——论九叶诗派的源起与形成[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2(1):130-134.
被引量:1
4
郝怀杰,符杰祥.
论“九叶”诗派知识分子群的现代困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4):55-59.
被引量:1
5
贺昌盛.
现代性视阈中的汉语“纯诗”理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6(1):18-24.
被引量:1
6
蒋金运.
九叶派诗歌的二元对应结构[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68-72.
被引量:1
7
黄万华.
突围趋同:一种“代”的开始[J]
.理论学刊,2007(5):107-112.
被引量:2
8
方长安,纪海龙.
穆旦被经典化的话语历程[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3-68.
被引量:10
9
黄科安.
七月诗派:人与诗的全面的自觉[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2):58-62.
10
吴井泉.
文化融合:19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的理想图式[J]
.北方论丛,2008(1):38-4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5
1
李怡.
从“童真”到“莽汉”的艺术史价值——绿原建国前诗路历程新识[J]
.贵州社会科学,1998(5):59-63.
被引量:5
2
张如法.
论绿原的《童话》[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7(5):43-47.
被引量:1
3
徐荣街.
白色花,在荆丛中开放——绿原、牛汉合论[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27(1):34-39.
被引量:1
4
王培元.
绿原:诗之花在炼狱里怒放[J]
.美文(上半月),2007,0(8):76-82.
被引量:3
5
任洪渊.
“白色花”:情韵·智慧·生命力——读曾卓、绿原、牛汉[J]
.诗刊,1997,0(7):71-72.
被引量:4
6
周良沛.
绿原的诗[J]
.诗刊,1992(2):48-53.
被引量:1
7
钟友循.
血火交迸 凌厉高蹈——曾卓、绿原、牛汉诗歌中抒情形象的生命状态[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10(1):74-78.
被引量:2
8
霍俊明.
化血为墨迹的持久阵痛——绿原诗歌论(1949—1976)[J]
.文学评论,2005(6):74-78.
被引量:1
9
李志元.
“归来”时分话苍茫——“归来”的诗人创作简论[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1):5-11.
被引量:1
10
朱江天.
沉雄与悲壮:七月诗派现实主义特征管窥[J]
.中州学刊,2006(3):233-23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王振.
绿原诗歌研究综述[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103-108.
1
刘保昌.
干校文学论:以向阳湖“五七”干校为中心[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1):165-170.
被引量:11
2
李遇春.
臧克家的《忆向阳》[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0(6):37-39.
3
江子.
“荷花真好”[J]
.健康必读,2000(12):1-1.
4
李城外,孙一珍.
孙一珍:“向阳湖五七干校的故事多着呢!”[J]
.湖北档案,2011(12):32-33.
5
顾学颉.
向阳湖点滴[J]
.档案记忆,2016,0(12):27-30.
6
李明.
牛汉在向阳湖的诗创作[J]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8):32-34.
7
崔道怡.
向阳湖流放记——难忘咸宁“五七”干校[J]
.时代文学,2000(1):98-104.
8
陈虹.
中国作家与“五七干校”[J]
.书屋,2002(3):14-19.
被引量:5
9
陈辽.
终于有了真正的干校文学——评《中国作家协会在干校》[J]
.扬子江(评论),2010(1):28-30.
10
霍俊明.
化血为墨迹的持久阵痛——绿原诗歌论(1949—1976)[J]
.文学评论,2005(6):74-78.
被引量:1
江汉论坛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