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2000年第6期24-25,共2页
Modern Economic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29
-
1安礼伟,李锋,赵曙东.长三角5城市商务成本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4,20(8):28-36. 被引量:53
-
2刘满平."泛珠江"区域产业梯度分析及产业转移机制构建[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24(11):45-49. 被引量:27
-
3狄强,张章.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投资软环境因素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20(1):51-54. 被引量:5
-
4高杲,李海鹏.鼓励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07(8):41-43. 被引量:8
-
5范剑勇.要素集聚与地区差距:来自中国的证据[J].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2003(8).
-
6欧阳元生.推进闽西南区域协调发展 打造海西经济增长极[J].厦门科技,2008(4):6-10. 被引量:2
-
7程云川,陈利君.区域合作中的产业转移问题——以泛珠三角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3):92-96. 被引量:12
-
8冯拾松,程卫通.东部向中部产业转移宜实施“对接战略”[J].行政论坛,2009,16(3):79-82. 被引量:2
-
9魏玮,毕超.区际产业转移中企业区位决策实证分析——以食品制造业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10(2):46-54. 被引量:19
-
10冯根福,刘志勇,蒋文定.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0,32(2):1-10. 被引量:159
二级引证文献9
-
1林燕,张衡,白秀佳,叶泽宇.我国煤炭矿产资源产业转移态势的产业梯度系数视角分析[J].地质论评,2020,66(S01):139-142. 被引量:7
-
2安树伟,张晋晋.200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经济问题,2016(9):1-6. 被引量:9
-
3孙植华.产业集聚视角下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对外经贸,2016(11):56-61. 被引量:4
-
4彭继增,柳媛,范艺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7,37(4):43-51. 被引量:8
-
5卢钱红,甘筱青,陈伟良.基于城市首位度的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策[J].企业经济,2019,38(6):147-153. 被引量:2
-
6汪行东,贾荣.制造业上市公司跨区域投资现状与分布影响因素研究[J].投资研究,2021,40(3):113-130.
-
7岳圣淞.第五次国际产业转移中的中国与东南亚:比较优势与政策选择[J].东南亚研究,2021(4):124-149. 被引量:35
-
8赵秋运,杨冀轩,李致远,李思静,郑洁.“国内大循环”与东中西部区域产业格局[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22(1):41-48. 被引量:1
-
9周一佳.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突出成效、现实困境及破局路径[J].社会科学前沿,2023,12(6):2856-2862.
-
1张春生.西部大开发对东部经济的影响[J].外向经济,2000(4):16-17.
-
2李伟,江野军,冷崇总.中西部与东部经济发展差距及其对策[J].价格与市场,2000(2):12-14.
-
3王.中国经济增速“东慢西快”格局日益明朗[J].福建轻纺,2012(5):10-11.
-
4刘铮,候大伟.透视经济增速“东慢西快”现象[J].企业界,2012(3):23-24.
-
5赵斌.东西部经济如何结合[J].经济问题探索,1998(4):46-46.
-
6朱庆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对策[J].信息世界,1996(9):14-15.
-
7罗明华.在发展中缩短地区差距[J].农村经济与技术,1997(5):17-19.
-
8武友德.论缩小东西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7(1):105-110.
-
9赵长根.德国振兴东部经济的举措[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2,17(5):14-16. 被引量:1
-
10我省东西部社会经济水平差距的历史成因及对策建议[J].发展论坛,2000(2):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