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伤痕文学中的疗伤叙事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伤痕文学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中国文坛的一种重要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其中心目的就是展示伤痕,向人们诉说主体曾经受过的伤痛。有伤痕就需要疗伤,所以,疗伤叙事就成为了伤痕文学的重要特征。我们可将伤痕文学中的疗伤叙事方式分为以下三种:亲情疗伤、爱情疗伤、友情疗伤。
作者
容苑
机构地区
四川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伤痕文学
疗伤叙事
特征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周扬.继往开来,繁荣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艺-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文艺报,1979.
2
王一川.
“伤痕文学”的三种体验类型[J]
.文艺研究,2005(1):12-17.
被引量:14
3
李明彦,程革.
真实及其效应:伤痕文学的文本策略和治愈机制——以《班主任》《伤痕》为例[J]
.文艺争鸣,2011(6):88-90.
被引量:3
4
王琼.
“伤痕文学”话语的愈合机制[J]
.兰州学刊,2007(2):145-149.
被引量:3
5
鲁迅.南腔北调集[M].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6
石默.在废墟上.今天,1978,(1):3-10.
7
卢新华.伤痕[N].文汇报,1978-08-11.
8
王蒙.布礼[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赖洪波.
召唤与应答——略论“新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2):77-81.
被引量:6
2
刘心武.
关于小说《班主任》的回忆[J]
.百年潮,2006(12):61-64.
被引量:6
3
卢新华.《谈谈我的习作<伤痕>》,《文汇报》,1978年10月14日.
4
刘心武.《我走了三步》.杨树茂.《新时期小说史稿》.花城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5
卢新华.《命运选择我执笔(伤痕)》.《文学报》,2008年12月19日.
6
许予东.《当代小说阅读笔记》.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第74页.
7
.拙著《中国现代卡里斯马典型》第一章[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
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第126、46页.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新时期文学六年》,第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0
艾柯.《开放的作品》,刘儒庭译,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共引文献
19
1
田兆耀,费蝶.
伤痕文学疗愈功能的生成机制剖析[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3(S02):12-16.
被引量:1
2
周景雷.
近十年新伤痕主义长篇小说论[J]
.上海文学,2011(3):100-106.
被引量:1
3
张光芒,童娣.
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述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137-144.
被引量:3
4
杨利景.
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表现视角的流变[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52-55.
5
彭文祥,颜泽玉.
新时期我国电视剧中的现代性体验研究[J]
.广西社会科学,2008(1):182-186.
6
宋如珊.
文革叙述与风格实验--论北岛小说集《归来的陌生人》[J]
.人文杂志,2008(3):129-137.
被引量:1
7
王烨.
党的文艺路线调整与伤痕文学的生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142-146.
被引量:1
8
加藤三由纪,孙放远.
重读八十年代文学——以“重返八十年代文学现场”为根据[J]
.当代作家评论,2010(1):198-199.
被引量:5
9
郑纳新.
伤痕-反思文学与当代历史书写——以《人民文学》为中心的考察[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5):69-79.
被引量:2
10
李建立.
海因里希·伯尔的中国遭遇[J]
.中国比较文学,2012(1):70-7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李敏.“伤痕”与“反思”文学中的创伤叙事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2,04(10):12-13.
2
李明彦,程革.真实及其效应:伤痕文学的文本策略和治愈机制--以《班主任》《伤痕》为例[J].文艺争鸣,2012.13(11):17-18.
3
王琼.“伤痕文学”话语的愈合机制[J].兰州学刊,2013.13(07):11-12.
4
于艳华.伤痕文学叙事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3,12(09):21-22.
5
张清华.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13(08):21-22.
6
曹文轩.二十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4(06):24-25.
引证文献
1
1
李立功.
伤痕文学中的疗伤叙事浅析[J]
.文学教育(中),2015,0(3):22-23.
1
周丹丹.
霍尔顿在自我孤立中成长[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92-93.
2
张阳.
物质文明中的人文关怀——对于索尔·贝娄《银碟》的评价[J]
.商情,2011(28):73-74.
3
杨阳.
孤独与反叛——《麦田的守望者》成长主题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5(5X).
4
邓志龙.
怎样撰写会场对联[J]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上半月),1995,0(4):17-17.
5
范红娟.
明清寻亲戏曲情节模式初探[J]
.求是学刊,2011,38(3):107-112.
被引量:1
6
张瑷.
倾斜的“真实”与“审美”——报告文学中的妇女问题及男权意识[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5):81-89.
7
李晓霞,苗润州.
浅析戏剧创作的舞台美术设计[J]
.卷宗,2015,5(6):528-529.
8
邓美玲.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韩国无产阶级文学“混杂性”问题研究——论赵明熙的《洛东江》[J]
.东北亚外语研究,2016,4(3):80-85.
9
安德鲁·米尔纳,周晓燕.
希望之旅的资源:雷蒙·威廉斯的乌托邦、反托邦研究及其科幻小说[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6(1):73-89.
被引量:2
10
全国剧社工作与现代戏创作研讨会在嘉兴召开[J]
.剧本,1991,0(5):81-81.
中华文化论坛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