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王阳明的心体观念着手 ,集中阐释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的哲学观。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王阳明处于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的时期 ,面临着道德的理念化和世俗化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他提出了以良知本体为内含的心体观念 ,实现了儒学道德主体的本体转向 :从理学先验理性的天理本体向经验存在的良知本体的转向。这一转向 ,不仅使个体存在真正成为道德理性的现实载体 ,而且使个体存在在最基本 (最本原 )的意义上成为道德实践 (事实 )。但是 ,存在的道德化也就是道德的存在化。就此 ,阳明心学转向包含着更进一步的意义 ,即它不仅把儒家道德优先原则推到极至 ,而且在这个无限性扩充中 ,道德精神在向存在还原的方向实现了价值超越 :道德由于存在的无限性扩充 。
作者 肖鹰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5期23-27,共5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朱子语录》《卷五陆九渊集》泰十一
  • 2《王阳明全集》(以下简称《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19页。《有无之境》,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页
  • 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栽牟宗三译注《康德的道德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第85,86页。
  • 4如陈来即认为,王阳明把朱熹的格物哲学理解为亭前格竹之类的活动,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误解,见《有无之境》,页132.
  • 5参见《全集》“大学古本序”“传习录”“大学问”等章。
  • 6《有无之境》.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 7见《心学之思》,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84页
  • 8康德:《实践理性底批判》,栽牟宗三译注《康德的道德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第305页。
  • 9.《全集》[M].,卷4.336-341页.
  • 10.《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M].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4-66、121-124页.

共引文献16

同被引文献2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